【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兆均]多重叙事下的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
——基于湘黔桂界邻地区飞山神杨再思传说研究
  作者:罗兆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2 | 点击数:7323
 

摘  要:飞山神杨再思是湘黔桂界邻地区宋至当下侗、苗等民族共同信奉的重要区域性神明。但因缺少正史等记载,官方与地方精英、民众、宗族成员以及作家四个主要地方社会群体,通过碑刻、族谱、口承传说及文学作品等方式共同参与了其传说叙事。基于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的多重传说叙事,飞山神杨再思被建构为一位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完美英雄人物型神明。这些多重叙事的解读可以助益从不同侧面对侗苗社会历史演变多样性、复杂性、地方性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侗苗族群;山神杨再思;传说;历史记忆;地方社会


  飞山神杨再思信仰流行于湘、黔、桂、鄂、渝多省区相邻的侗、苗、土家等多族群聚居区,专祀飞山神杨再思的飞山庙遍布该区域社会,如清光绪金蓉镜所修《靖州乡土志》中提及各寨皆立飞山庙,[1]凌纯声、芮逸夫在该区域田野调查也发现苗中每寨有飞山庙一所,[2]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飞山庙数量达千座以上。侗族学者邓敏文曾称中国被神化的人,除了传说中“八洞神仙”“观世音”菩萨、“赵公元帅”财神爷等,就数“文圣”孔老夫子、“武圣”关公了,但在湘、黔、川、桂、鄂、渝边,“飞山神”“飞山庙”的盛名,绝对不亚于这些神明。[3]可见飞山神杨再思在该区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尤以湘黔桂界邻的侗族、苗族信仰文化最为浓厚,影响也最为深远。[4]

  民间有关飞山神杨再思族属传说有汉族说、侗族说、苗族说、侗母汉父说等。[5]廖耀南依据杨再思与侗族的多重复杂关系而认为其属于侗族的可能性更大。[6]吴万源基于“飞山蛮”、飞山庙分布的湘黔桂界邻区域姓氏关系、民族状况,认为以杨再思等人为代表的“飞山蛮”首领及其“飞山蛮”基本是当下侗族先人。[7]而谢国先认为杨再思史无其人而只是宋代以来飞山地区杨氏在家族传说中首先创造出来的精神领袖和宗教形象。[8]张应强认为杨再思成为区域性神明是王朝力量主导及地方社会精英推动的向某种可以称之为“正统”或“标准”不断加以创制和改造的结果,[9]笔者也认为是中央王朝与地方社会基于边疆开发与治理背景下的互动结果。[10]飞山神杨再思作为一位跨越族群及地域界限的区域性神明却正史无载,笔者田野发现有关其传说却异常丰富。国内对民族社会传说的研究方法多以文本为核心,或以口传叙事为专题型的讨论成果较多。本文则侧重碑刻、族谱、口承传说及文学作品等多种传说载体,阐释官方与地方精英、民众、宗族成员以及地方民族作家四个主要群体基于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的飞山神杨再思传说叙事。

一、官方与地方精英叙事:边疆族群治理灵神与族群英雄

  在湘黔桂界邻的侗苗社会中,官方与地方精英飞山神杨再思传说叙事较早且是最主要群体,早期传说叙事中官方及地方精英往往采借乡土文本及碑刻等载体强调飞山神杨再思作为神明的灵应特征,其灵应传说模式则是其显灵帮助官方平定该地区侗、苗等族群动乱。在该区域社会生境的当代性演变下,官方与地方精英仍然是飞山神传说叙事的主要群体,但强调的是飞山神杨再思的历史人物性特征,相关传说核心主题则是杨再思作为十峒首领对该地区侗苗族群社会的突出贡献。

  知州魏德畹等人修纂的清道光《靖州直隶州志》等乡土文本多转述宋淳熙间(1174-1189)曾担任靖州録事等职的谢繇所撰《飞山神祠碑记》,具体阐述了朝廷调发江陵驻扎统制率逢源平来威中洞姚民敖起兵,因飞山神显灵助战而获捷。[11]该灵应传说是官方与地方精英叙事中有关飞山神最早传说,借由此传说靖州飞山建了第一座飞山庙,该庙也成为了当下有关飞山庙最早的记忆,奠定了其作为侗苗社会中诸多飞山庙“总庙”地位。不管民间口承传说还是乡间碑刻、文本等载体,有关元朝时期官方及地方精英的飞山神传说基本难觅其迹。至明清时期,飞山神灵应传说基本保持了原有模式,如俞渭、陈瑜修纂的光绪《黎平府志》转述了明万历间作为地方官员的邓锺《二王庙碑记》,其称:

  万历庚子春(1600),值郡苗猖獗,戕我官军,夺我囤房……。余自惠州三檄征播,事后复有征苗之役,值中右告急,乃以偏师三道进发,一日遂破草坪,平黄菖蒲上下,洪州诸寨中右易危为安,尽是岁之阳月念四日也,时值大兵未集,驻营郊外飞山庙址在焉,因忆兴师之夜,梦三神自云中夹山而飞,其一赤面,其二面白,呼曰:吾来助战。余觉而心异之,其赤面吾知其为关汉寿亭侯也,其白面不可知,然知其缴神之惠也,比谒飞山二神,恍如梦中所见……。[12]

  通过“梦神助战”间接性讲述飞山神于明时期帮助朝廷平定族群动乱,而清光绪初刊刻的《宋追封英惠侯唐末诚州刺史杨公墓表》,在其表首就讲述了乾隆年间铜仁府松桃厅发生的飞山神灵应传说。此类飞山神灵应传说大量存在于清时期的乡土文本或碑刻等载体,飞山神的灵应多是帮助朝廷“平定侗、苗等族群动乱”,事实上这一具有偏见性表述是早期典型的官方与地方精英话语表达,与历代中央王朝对侗苗族群社会的开发与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地方社会的管控。随着时代的变迁,官方及地方精英对飞山神杨再思的传说叙事侧重于其地方族群英雄人物,强调其历史贡献。主要通过召开飞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飞山文化节等形式阐述杨再思相关历史传说。2005年8月至今,地方政府召开了多次飞山文化学术讨论会,邀请了包括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等教授学者,同时包括本地政府官员及侗族、苗族研究者。通过这些研讨会集结出版了相关论文集,这些官方及精英主导的研讨会通过阐述杨再思历史传说基本认定了其“历史名人”“族群英雄”身份。在官方及地方精英群体主导叙事下形成的这些杨再思历史传说,是一个建构痕迹较为明显的理想化范本,重点阐述杨再思作为曾经“十峒首领”对侗苗族群的生存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维护了侗、苗族群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促进了侗、苗等族群文化的融合,将飞山神杨再思塑造成了一位边疆社会下侗苗族群共同的“族群英雄”。官方与地方精英合作下的飞山神杨再思理想叙事体现在2017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之际,官方为杨再思石像刊刻的简介:

  南蛮“十侗首领”、飞山太公……。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止,百姓多遭涂炭。杨再思在以诚州(今靖州)为中心的“飞山蛮”地区,拥护朝廷,维护华夏一统,励精图治,教化边民,创立“侗制”,将所辖之地分镇于其十子。其时,兵民囤聚,商贾云集,社会安定,百姓乐业,创一时区域自治之典范。因其功勋卓著,于宋朝屡获追封,先后六次封侯、两次封王、一次赐公……。殁后,湘、桂、黔、川、粤、鄂、滇及东南亚等地苗侗百姓,感其恩德,或奉为神灵,或尊为先祖,普建飞山庙(宫、殿)祀之,每逢其诞辰、忌日及民间重要节庆、集会,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明清时期,朝廷将祭拜飞山庙纳入官方祭祀大典。南宋诗人陆游撰联赞曰: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
下一条: ·[岩本通弥]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