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代的虎神信仰
在安泽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当地民众对“黑虎”有不同的认知。有人认为“黑虎”就是老虎,有的人认为“黑虎”是所谓的豹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同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虎的说法历史更为悠久,豹子的说法则较为新近,并且可能是后人附会之说。
虎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地位比较特殊的动物,也是早期被神化的动物之一。从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看,许多氏族和部落把虎视为自己的祖先、亲族或保护神而虔诚顶礼膜拜,以虎作为自己氏族和部落的名称。殷商卜辞中已有“虎方”一族。郭沫若、丁山等均曾证明,虎方即徐方。但李白凤指出徐音余,通涂。淮、楚之间称虎为“於涂”即於菟。《左传·宣公四年》中称“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释文》释“於菟”曰“於音乌,菟音徒。”[2]P683可知楚人称虎为“於菟”。徐族实际是从“涂”得名。徐族即虎族,在商周时代是一大族,今日徐州以南的江、淮、苏、皖交会地区是其主要居地,另外在湖南、四川均有发现。
古代民众将其作为特殊标志和神圣护符,他们把虎的形象刻画在自己的皮肤、服饰,或者用具、武器、房门上。有的部落甚至还给老虎画上了双翅,使之变成不可一世的“飞虎”,成为一种神兽。
根据古籍记载,虎被看作是主掌杀戮的凶神,同时又将其作为可以祛除恶鬼的保护神。《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昆仑之丘,实唯帝之下都,其神陆吾,是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畤。
《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山海经》佚文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
上文所述神荼、郁垒皆为驱鬼之神,郁垒乃是古代用以驱鬼的面具大头人,在《周礼》中称作“方相氏”,是逐鬼钟馗的原型。而“荼”是虎的转音,神荼乃是虎神,守护于昆仑山之上,逐镇鬼怪,捉住鬼怪后即系之以苇索,而后食之。[3]P277《风俗通义》中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悟,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4]P368《博物志》也有记载“虎知衡破,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下者,推为奇偶,谓之虎卜。”[5]P127,《酉阳杂俎》“虎有骨,如乙字,长一二寸,左肋两旁,皮肉尾端亦有之。谓之虎威,佩之临官气雄。”虎被神化与我国古代所流行的关于虎的认知直接相关。
屈原《天问》中提到“夜光何德,死则又孕。厥利为何,而顾菟在腹”[6]P88《天问》中所说的“顾菟”,即为虎。从此可知,当时流传着月中有虎的说法。何新指出后来由于虎在南方语系中读作“乌虎和免”,而讹变为兔。月中有兔的传说乃由此而来。而虎作为白虎,却被汉人归入二十八宿的系统中了。[7]P279西南很多民族中流传着虎信仰与虎崇拜。《吕氏春秋·义赏》载“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8]P328其认为人死以后必须与虎结合才能实现复生。《南齐书·宕昌羌列传》载“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9]P1033云南地区的彝族很长时间里都保持着这样一种传统,即用虎皮包裹尸体火葬,以便人死后转化为虎,彝族自称为虎的民族,当地流传着“人死一只虎,虎死一枝花”的谚语。彝族每年都要过“老虎节”,从农历正月初八日落开始,到正月十五太阳升起结束。虎节中祭虎神,化虎妆,跳虎舞,最后虎神要到各家拜年,口念吉祥,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自称“劳之劳务”意为虎儿虎女,视虎为祖,宅堂挂虎图。修房造屋、婚嫁以虎日为吉。白族打猎不猎虎,被虎咬死则看作“成仙”。小孩取名与虎有关,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纳西族新年时常贴“雷霆白虎之神”年画,避邪迎祥。
从考古资料层面考证,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虎及描绘虎食人场景的雕刻图案。在这些青铜器中,最为独特的是两件流失海外的商代铜卣,一件今由日本泉屋博物馆收藏,一件由法国巴黎池努奇博物馆收藏。这两件卣的形制基本相同,其造型为通体做猛虎蹲踞形,虎前爪装饰顾首龙纹,后足饰虎纹,背饰牛首纹,尾饰鳞纹。虎两爪抱持一人,作噬食状,人踏在虎后爪上,人背衣领饰方格纹,下有一小兽面,腿部饰蛇纹。陈佩芬根据虎卣表面的矿物残留对虎卣的年代和出土地点曾作较具体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虎卣可以判断为相当于商代殷墟晚期之器……很可能是湖南省洞庭湖以南地区出土的。”[10]P508从虎卣的造型来看,虎身和被虎所噬的人身上都有大量的纹饰,且人的神态安详,因此该器物所表现的绝不是简单的虎食人的场景,而应是人与虎相结合,通过虎口死而复生的神话式想象。
由此可见,虎信仰与崇拜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虎就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虎神可以为人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人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所以所谓的“黑虎”就是一种虎信仰与崇拜。
三、神祇生态位与多神信仰系统之维持
安泽每座黑虎庙旁都有两座其他小庙,供奉不同的神灵,多神共存于同一庙宇(见表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