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游自荧]从洪水神话到洪水叙事
——以山西洪洞灾民为中心的灾难叙事和社区重建
  作者:游自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29 | 点击数:5645
 

摘要: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的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的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

关键词:洪水神话;洪水叙事;灾难传说;灾难叙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从人类有记忆开始,水就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水过多也会造成灾害,让人类失去生命和家园。因此人类对水怀着敬畏之心,并想方设法地去控制它。在与水共存的过程中,很多神话被建构出来并广为流传。在不同的文化中,我们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关于洪水的神话。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对于现实的艺术呈现?当然,洪水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严重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幸存者带来很深的心理创伤。但是,我们又怎么解释那些提到洪水冲毁整个宇宙或地球的神话?我们可能会说,人类有时候不免夸大事实,但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洪水神话的建构与流传。为什么洪水神话如此普遍地流传在世界各个地方?不同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在此,本文首先将简要梳理这些不同领域的观点,介绍神话在后结构主义时期的重新界定,并阐释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密切关联。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和卡尔·林达尔对于“灾难传说”的分析,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其次,本文利用2013年在山西洪洞田野考察而收集的材料,分析具体的洪水叙事是如何发生并流传的,并将现实中对于灾难的叙事放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语境中进行考察,试图从跨学科、立足于多视角,对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与解释。

一、洪水神话共性的阐释和洪水叙事的重构

  为什么大同小异的洪水神话会在世界广为流传?欧洲中心主义的学者宣称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比较类似是因为其他各地的神话只是基督教《旧约》诺亚方舟神话的衍生,洪水是上帝对人类违背信仰的惩罚。这个阵营里的一些学者虽然不认为基督教是唯一真正的宗教,但也温婉地认为基督教曾经一度被普遍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信仰受到侵蚀,失去了一教独尊的地位。无论说法如何委婉,都体现了这批学者以欧洲为中心的学术视角,以及以基督教为正统宗教的理念。致力于历史移民和语言迁移研究的学者提出了“扩散”的概念,认为今天所有的神话都曾经一度在“神话温床”的区域被合成,而这些区域正是所有现代神话的发源地。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温床”是在印度和中东,而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一区域从非洲西部延伸到印度。一旦不同文化之间开展交流,人们在世界各地迁徙流动,这些神话就开始在其他地方出现,随着人群的流动四处传播,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多元化的洪水神话。

  阿道夫·巴斯蒂安通过借用古老的印度教信仰来解释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并行流传的问题。在传统的印度教中,通向解脱的途径就是“玛咖”(marga,解脱之道)。这一概念被阿道夫·巴斯蒂安借用,用来象征人类通识的神话要素,比如洪水。这一概念下的次类别被称为“deishi-marga”,是指“玛咖”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具体的表现形式。这可以用来解释不同文化在同一神话中注入不同内容,进而将其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换言之,阿道夫·巴斯蒂安认为世界上存在人人共享的同一样东西,而我们自己可以在其中填补细节。阿道夫·巴斯蒂安的概念对于荣格神话原型的理论构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影响了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理念。

  爱米尔·涂尔干更侧重研究人脑,并考察其如何运作。他认为,所有人的大脑毫无疑问都有类似的神经系统。因此,神话的基本要素在所有的大脑中都存在,因此通用于全人类。荣格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神话是潜意识中的图像呈现。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理念,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这种无意识的要素,并在神话和传说中体现出来。神话研究的集大成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承继了前人的想法,认为人类的大脑存在共性。他认为有一种基本的结构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虽然每一种文化都在结构中注入了不同的内容。这一结构主义的理论后来一直受到批评,许多人认为结构主义用过于冰冷和无感的方法来研究神话和传说,而实际上很多神话都与人们的感情和信仰密不可分。

  在后殖民地主义时代,学者的研究对象被放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大语境下来考察,文化霸权的主张受到广泛质疑。洪水神话起源的一元论和单向传播被解构,文化的多元化和不同文化间多渠道的交流广受关注。神话研究呈现出跨学科交流的趋势,并与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文献学、心理学、艺术学等领域相渗透。在世界神话与宗教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布鲁斯·林肯力推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并将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区域、话语形式、政治背景和文化语境下的研究融合在一起,考察神话如何被广泛用于建构以及重构社会群体和等级关系。他也重新界定了神话的概念,认为神话不仅仅是“用于传递重要信息的一种编码方法,以此为基础行为主体可以用来建构社会”;同时,它也是“一种话语行为,行为主体通过它唤起情感,以此来积极建构社会”。作为叙事方式,神话与历史、传说的界定可以根据叙述者的判断以及听众的接受意见来进行。布鲁斯·林肯认为那些叙述者声称是真实的、但是观众并不相信、而且也不具有权威性的叙事是传说,具有可信性的是历史,而同时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的是神话。换言之,在讲述神话的过程中,叙述者声称他是在讲述真实的事情,观众也相信这是真实的,而这些叙事也在叙述者与听众中享有极高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类似于马林诺夫斯基所表述的将神话视为“社会特许证”的一种形式,也类似于克利福德·格尔茨所归纳的将宗教同时视为反映现实的一种模式和构建现实的一种模式。

  根据布鲁斯·林肯的论述,神话、历史和传说是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被界定和建构的。根据叙述者和听众的不同需求,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相互之间可以转换。例如,传说在被叙述者和听众确认为真实的时候,就会变成历史。而历史获取权威性,被用于建构族群边界的时候,就成为神话。反之,如果神话失去权威性,不再具有任何社会规范作用,它就转换成历史或传说。同样作为神话,叙述者和观众可以进行再阐释,或者对具体的细节进行重新调整,以此唤起不同的情感,达成不同的述求。总而言之,行为主体在讲述神话的时候,会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对叙事进行建构、解构和重构。

  布鲁斯·林肯的论述打破了神话、历史与传说的界限,可以让我们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它们的关系。将其观点运用到洪水神话研究中,有关洪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话语行为,行为主体用它来构建以及重构社会群体。由此,洪水神话的概念被解构,洪水叙事的概念得以建构。本文所用的洪水叙事是指讲述水灾过程和水灾后果的话语方式,有关水灾的历史、神话、传说和活态叙述都包括在内。广义的灾难叙事则是指讲述人为或自然灾害及其后果的话语方式,这些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干旱、海啸、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包括爆炸、船难、海难、种族屠杀、核辐射等人为灾害。灾难叙事的讲述者多种多样,而本文只关注以灾民为中心的叙事。灾难叙事这一概念的建构主要得益于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和卡尔·林达尔对于“灾难传说”的界定和研究。

  埃莉诺·奥克斯是一位语言人类学家,莉萨·卡普斯是一位心理学家,她们在2001年出版的《活态叙事:在日常讲故事中创造生活》一书中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讲述对于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建构。在书中,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讲述不仅被视为我们连贯性欲望的回应,也是对我们需要探索并承认经验及令人费解一面的回应。就如同餐桌上的对话,还有流言,日常生活的叙事并不具有同质性,也没有连贯性,但是却连贯地服务于我们建构自身和社区的需要。二位作者重点讨论的是“会话叙事”,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正常交流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不同于反复彩排过的叙事表演,也不同于个人所进行的前后连贯、主旨一致的线性叙事。它有可能杂乱无章,充满矛盾和反复,但是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叙述者通过它在社会互动中建构事件的意义。本文所研究的洪水叙事和广义的灾难叙事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会话叙事”,其讲述起来可能并不前后连贯,也没有文采,但是讲述者却通过它来积极建构自己的社会生活。

  将“活态叙事”真正引入灾难研究的是美国民俗学家卡尔·林达尔,而对“灾难传说”的研究并不是他曾经预想到的。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对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市里上百万人被要求撤离。2005年9月初,新奥尔良市被淹没在水中,很多市民被迁移到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时任休斯顿大学英文系教授的卡尔·林达尔去一个会议中心做志愿者,帮助安置灾民。他被分配去整理捐赠的衣服,于是他开始倾听幸存者的故事,并很快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他们还需要有人聆听他们的故事。2006年1月,卡尔·林达尔发起了“在休斯顿幸存‘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项目,其旨在抗衡媒体耸人听闻的报道,记录下幸存者的故事做公共档案,并在更大的世界范围内做传播。设计该项目是为了达到让幸存者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主张代表自己进行表述的目的。

  在《卡特里娜飓风传说:有权犯错、幸存者对幸存者的故事讲述和疗伤》一文中,卡尔·林达尔非常系统地梳理了传说与现实的复杂关联。之前的学者都倾向于将传说界定为不真实的故事,而叙述者将其当做真实的事件来讲述。后来的民俗学家慢慢推翻了这一旧有的界定,认为民俗学家并不具备能力去界定传说在客观上是不真实的。如今,故事的真实与否已经不能成为界定传说的依据,而证实或证伪也不再是传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具体研究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的幸存者讲述灾难传说的时候,卡尔·林达尔总结说:“灾难传说可能没有报道真实情况,但是它们是一种重要的本土工具,帮助讲故事的人说明他们对当下社会秩序的看法,帮助他们的社区寻求符合他们信念的解释。”

  卡尔·林达尔让幸存者访谈幸存者的灾难传说的记录方法打破了三种框架:第一个是质疑世俗信仰真实性的老派学术框架,第二个是将负面谣言当做事实来报道的媒体框架,第三个是允许做访谈的人责难受害者的“公正世界”的框架。他所发起的“在休斯顿幸存‘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项目充分发挥了灾害幸存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他们的自我记录,让处于失声状态的他们真实地展现自身所经历的飓风灾难及其后果。卡尔·林达尔的研究不仅开拓了民俗学有关灾难的活态叙事的新领域,更实际地帮助了灾难幸存者自我疗伤并重建家园。本文正是借用他的方法和“灾难传说”的概念,研究实际发生水灾后灾民对于灾难叙事性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事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本文的洪水叙事研究个案是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所发生的水灾,在展开论述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田野调查地洪洞县的基本情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
下一条: ·[闫咚婉 魏晓虹]论地方传说生长的内部机制
   相关链接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张多]灾害的神话表征
·[刘璐瑶]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共性研究·[刘锡诚]“东南亚文化区”与同胞配偶型洪水神话
·[刘潋]移植与再生·[章立明]兄妹婚型洪水神话的误读与再解读
·[陈建宪]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鹿忆鹿]台湾原住民与大陆南方民族的洪水神话比较
·[高健]中国雷神神格探析·[王宪昭]试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叙事艺术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人类再生型洪水神话探析·[刘亚虎]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
·[刘锡诚]陆沉传说再探·[吕微]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