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
——兼略与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相提
  作者:陈红玲 陈信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20 | 点击数:5952
 

摘要:江绍原研究的《发须爪》具有思想、理论和历史上的意义,不能忽视的是其对中国早期民俗学具有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江绍原《发须爪》研究方法的挖掘,阐述让文献“说话”、亚田野调查、从小处着眼、唯物辩证等的民俗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江绍原《发须爪》研究方法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同时兼略谈及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并与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相提参照与评说,或许对中国早期民俗学的方法论、学术史是有益的补充与构建。

关键词:江绍原;发须爪;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方法


前言

  江绍原先生(1898—1983)是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比较宗教学家,是我国民俗学的拓荒者,是20世纪中国民俗学界五大核心领袖人物,风噪一时的《发须爪》便是其代表作。此书由知堂作序,钱玄同写封皮,顾颉刚、俞平伯提供资料,鲁迅代为与出版社牵红线,经手者似是李小峰,叶圣陶在上海《文学周报》上赐评,这阵容实在豪华,百年绝难重现,不难揣测这若干大家协力催生的书在当时的反响,据时人记录,实况比想象还要“过分”。

  研究方法是做学术的思想基础,用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只有适当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意向中的成功,可见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当前的民俗学学术史以及民俗理论的研究中,研究方法的探讨一直是学者们饶有兴趣的课题,并且出了许多这方面的成果。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江绍原及其成绩没有得到更多更广的关注,就其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来说并没有多少人分析,有的只是在一些评论或者读后感中提及,尤其在这本阵容如此强大的《发须爪》中,也没有前人对其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论述,这实乃一大遗憾。

  大略来看,好似在中国早期民俗学中如顾颉刚此等人物盖过了其风头,尤其是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以后,使其的研究方法成为了典范,在民俗学尤其是民间文学的研究中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津津乐道,有些还达到了百用不厌的程度。虽然现在也有了对顾氏研究方法的反思,但是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研究方法代替。这里我们不应该忽视江绍原在中国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成绩,尤其是他在《发须爪》一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们在民俗学方法建设中做一个参考。

一、让文献“说话”:考据、分析与批评

  翻开《发须爪》一书,映入眼帘的是“文曰”、“文云”、“写曰”、“引子以备一说”等字眼,而各种书名号更是在眼里跳跃,这是因为《发须爪》一书引用了许多书籍,它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惊叹江绍原能让文献“说话”的功夫。这是一种文献的方法,也是考据的方法。考据法是中国古代学者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经典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书籍文献中寻找所需的资料,并从资料里找寻所能帮助研究论证的内容,考究事物的来龙去脉,以此印证所要论述的观点。

  据统计,《发须爪》一书中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大致分以下数种:其一,中医药学典籍,如《本草纲目》等;其二,道家著述(如《云笈七签》),诸子书(如《韩非子》),史书(如《吕氏春秋》),经书(如《礼记》),方志书(如《洛阳伽蓝记》);其三,域外文学、神话传奇,见附录《世界他处的关于须发爪甲的迷信》;其四,民间口头传说、风俗惯习;其五,读者或友人提供的口述资料。这些文献征引了自汉代至近代大量的史料典籍。江绍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自己也收集了许多书籍,而他自己又得他人相助,比如读者和友人寄来的资料,且顾颉刚、俞平伯也在其中。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考据、分析、批评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用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考究事物的来龙去脉,推本探源。在《发须爪》中,江先生重视通过这些方法达到对材料的深描,强调:“观察搜寻等仅是采集材料,材料既到手,更应设法说明,———能说明才称得起研究。”可见,《发须爪》的资料是一等一的硬通货,而江先生在大堆资料中自由徜徉,他通过考据,利用对材料的分类与分析,进行周密地推理。

  再看看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史建桥在《论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中就说,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是学术界首次对传说故事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为了能对孟姜女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变化以及与历史的关系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阐释,他力图搜集记载于各种古籍和流传于当时口头的有关材料,所用材料出自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等。而且,他并不轻视经史子集之外的唱本、宝卷、民间戏曲、民歌民谣等艺术形式,相反,令这些正统文人所不屑的材料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对众多信息的整理,分析考证出故事的产生、传播及变异状况是《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和《盂姜女故事研究》两篇文章贯穿始终的方法。

  可见,从江绍原对发须爪的研究以及顾颉刚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大师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尽量多的利用资料,用考据的方法分析论证。这也是中国早期民俗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更多强调田野作业有不同,这与当时的历史有一定关系的。尽量多的占有资料,这是研究中的一个实用方法,这样可以让研究者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脑子里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构想;而占有资料后的对资料的整理利用则是一种技术,也更能看出一种智慧。

二、亚田野调查:妻子、友人与自己

  所谓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本人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中,通过访谈、对话、入住等形式进行的调查,田野调查与以上所述的文献考据法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在书斋,一个走出书斋,体会到的也不一样,田野调查更具有实证性。

  在《发须爪》一书中,刊登了不少作者本人、他人采集而来的资料。比如:“江苏常州的乡风,据她目睹,婴儿满月时剃头,然大都不全剃,乡间尤然。……”这里先生也不避嫌,他自己也说:“本节和下一节里的材料,大半是著者的妻供给的。”在这里,江先生的这种田野调查并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田野作业,它只是一种很初步的、自发的田野行为,主要体现为他并没有有意识、有计划地带着问题走向民间,大部分资料是妙手偶得的,或来自他人如他太太、别士、叶生机、陈瑞华、罗慕华等,或采用他人如顾颉刚等人的说法,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亚田野调查”。

  这样的研究方法是有历史和时代原因的。钟敬文先生后来提到,“我国初期的一些民俗学者,也很少是亲自到社会群体中去有计划地做过田野作业的。”这是历史的原因,中国民俗学建立之初,是从歌谣的采风开始的,更多地是一种简单的问访,而人类学的那一套田野作业还没有真正应用。另外,是时代的原因,当时先生的生活拮据,他在自序中一开始就提到:“这部小书的来历,值得一讲。从前年年底起,我教书的一个国立大学毫不含糊地大欠薪,……饱暖既成了问题,……写成文章,寄出去换钱用……。”当时是20世纪20年代,先生自己饱暖都成了问题,自然不能到处游历了。

  再来看看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其实顾颉刚并没有深入乡村等进行田野调查,比如孟姜女故事在华北地区的流传,也许还有许多变种,但是也没进行调查,他主要的方法还是在资料考据方面,他的资料大多是自己收集,以及读者、友人等代为提供的。而直到1925年4月,顾颉刚、孙伏园、容庚等人进行的妙峰山庙会调查才是一次真正的田野调查,被认为是“民俗学史中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田野作业”。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锡诚]抗战中的民间文学家们
下一条: ·[袁先欣]文化、运动与“民间”的形式
   相关链接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袁先欣]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
·[李向振]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刘锡诚]我和江绍原先生的治学交往
·[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马竹君]顾颉刚“层累说”的再审视
·[李雪南]顾颉刚先生妙峰山调查方法探析·[陈泳超]陌生的田野
·[舒瑜]发须爪中的“迷信”与“道德”·[赵李娜]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
·[李政君]1930年前后顾颉刚学术理念的变与不变·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