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送子观音信仰的习俗
在这些灵验故事的宣传之下,人们对于送子观音娘娘的崇拜更为虔诚了,千百年来在我国各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有为求子而拜观音为干娘的,在顾禄《清嘉录》卷二云: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施佛前长明灯油,以保安康,或供长幅,云:“求子得子,即生小儿,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未育向观音求子,得子后向观音寄名,保佑子女健康成长。[14]
有偷观音身边的什物以求子的,在江苏等江南地方流传着偷观音的绣花鞋以求子的习俗:
青浦黄渡镇妇女之无子者,必往镇东祖师东堂之送子观音前,烧香告祷,并暗中将送子观音之绣鞋,偷去一只,云即能生子。惟生子以后,须寄给与观世音为干儿子也。或遇有生子人家之三朝,或能六朝,祭天生婆婆之红蛋偷而食,亦能生子。生子之家,三朝或六朝,祭天生婆婆以后,焚锭送出时,如有无子者,可命送至其家之门首,云系“送儿子来也”。在妇人怀孕,倘将雄黄配在身畔,方可转女为男。[15]
另还可以偷取观音像前的纸糊童子以求子的,据《吉林奇俗谈》说,吉北白山四月二十八日开庙会,求嗣者皆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雄可操左券。
还有广州等地方的生菜会,也是祈求观音送子的主要活动,只是在后来还伴随着观音开库的民俗活动,这里折射出人们对观音的祈求目的从单纯求子到求子、求财兼顾的变化[16]。在1956年正月廿七日的《星岛日报》中,记者对香港当时慈云山观音庙的“观音借库”有颇为生动的记叙:
昨为世俗所谓观音开库日子,上环太平山街之观音庙,保良局新街之水月宫,九龙黄大仙侧之慈云山观音古庙等,昨由晨至暮前往膜拜之男男女女,均人山人海,一般妇女多于是日□拜观音“借库”,不外求财求子,返家时多携有生菜,生姜,茨菇等物,并手持风车,取其运程有如风车之转,太平山街与保良局新街固然挤塞,过一渡海转两次车才能到达之九龙慈云山,同样挤塞,上山下山轮车之妇女,状若长龙,其热闹已可想见。同时,该山之麓有屹立嶙峋之巨石累累,名之曰姻缘石,照宝石,一般妇女攀登峭壁俯伏石面。[17]
山东聊城供“观音大士,手把一孩,旁有金童玉女,还有一男子,背褡子,前后装婴儿,头露于外,称‘送子哥哥’”。[18]
江西的傩面具中有一种叫和合的傩面具,有些和合傩面具是胖娃娃的样子,如南丰傩、广昌傩,这样的傩神又具有了送子的功能,称之为“送子和合”,这种傩舞在新婚洞房中经常表演,唱词为:“十朵莲花九朵开,离了南海到此来,手中抱定长生子,积善人家去投胎。”[19]这是送子观音信仰在民间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在古代戏曲演出中,还有专门求子的“求子戏”,有专门的《观音送子》剧目,大都结合各地的风俗,对观音送子进行了形象演绎。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另撰文专门阐述。
综上可以看出,送子观音信仰从古到今在大江南北都是十分盛行的,而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习俗。
三、结语
总的说来,送子观音的信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古印度的观音信仰,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承诺满足着人们的求子愿望。传入中国以后,受中国文化中浓厚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送子观音信仰逐渐发展成为祈求观音送儿子的信念。当然,也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早期的观音信仰中,由于普通大众有更多的解难救灾的渴求,观音送子的信念在整个民间观音信仰中一开始并不是很突出。后来,随着观音信仰的不断传播,不断与中国文化相交融、叠合,观音送子的功能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了观音信仰的主要功能之一,并形成了专职的形象——送子观音。[编辑:苏慧]
(原文载于《中南大学学报》2012年05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