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
  作者:徐俊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5 | 点击数:13443
 

摘要:乡土社会献车仪式在最近十年间广泛兴起,引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民俗学学者的热烈讨论,成为近年来乡土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献车仪式的考察,分析出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出现是由民俗传统力量与当下乡土社会整体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献车仪式具有民俗与迷信的一般特性,但早已失去迷信的核心特征,应归属俗信,是一种新的民俗现象,是传统民俗在当代乡土社会的演化与变迁。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为类似献车仪式的新民俗证明,为新民俗的生存与发展寻找科学合理的学科基础与理论依据,也为民俗与迷信的辨析补充鲜活而典型的案例,因而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土社会;献车仪式;民俗;俗信;迷信

作者简介:徐俊六 (1982—) ,男,云南江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乡土社会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另外一种表达,主要以民间约定俗称的各种礼议、习俗与传统为特征,结合各种民间活动构筑乡土社会的日常秩序。而当下中国广大的乡土社会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近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土社会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趋向深层次与多元化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又激发了乡土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乡土社会的民间习俗也在悄然发生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新民俗的出现,如献车仪式等,这是传统民俗在新环境下的更新和与时俱进,表征民俗的变迁。

  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是国家层面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也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人文精神”,其中“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乡土社会的民间习俗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生产中不断创造出来的符合乡土特征的一整套礼仪传统与行为规范,约束与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广义的民俗学学科背景下,当下乡土社会各地出现的献车仪式现象,究竟是一种民间习俗还是封建迷信,从这一现象出现至今相关的讨论与质疑一直存在。这涉及民俗与迷信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运用民俗学变迁理论、“俗信”理论等研究新乡土社会出现的新民俗现象,这有利于开展正常的民俗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以为民俗与迷信的辩伪提供实践路径,从而厘清民俗与迷信的模糊地带,达到去伪存真、弘扬新民俗与破除封建残留的目的。

二、乡土社会中的献车仪式

  (一)献车仪式事项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某一天清晨。献车仪式最吉利的日期是农历正月初六至十五的双数日,如初六、初八、初十,献祭时辰一般选择在阳光还未出现、无风、人流较少的清晨,这有利于提供安静的祭祀空间、防止其他事物干扰。

  2.地点:乡村路口。献车仪式一般选择在村子通向大路的路口举行,方向为车辆经常出入点;若村子就在路边,亦可在自家门口祭祀。

  3.人物:车主的祖母、母亲或车主。献车仪式主要由车主与一位家人组成,熟知祭祀程序与内容的一般为家中的老妇人,祖母或母亲,这些老妇人是乡土社会民间祭祀礼俗的实践者与主要传承人。

  4.祭品:红糖、酒、烟、盐、水果(苹果、桔子)、蒸糕或红糖米饭;灰香、红香、纸叠的金银元宝、纸钱等。祭品根据各地习俗略有不同,但糖、烟、酒与盐不会少,一般选用碗状的红糖、本土生产的香烟、未拆封的袋装盐。

  5.其他物品:红布、通关符、平安符、鞭炮、火机、引火材料等,红布不与其他物品一起焚烧,而是用红布把祭祀过的糖与盐包裹,让车主带回家当做日常生活用品消费。通关符与平安符也不祭祀和焚烧,祭祀完毕后由家中老人粘贴于车辆内部。

  (二)献车仪式程序

  1.提前准备好所有祭品,最重要的是叠好金银元宝。献车仪式举行前,家中准备好祭祀时使用的各种祭品及辅助用品。所有的祭品均可以提前一天买好,水果必须新鲜色亮。纸叠的金银元宝是祭祀过程中焚烧时使用最多、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祭品。金银是现实中最稳定的货币单位,在想象的世界中同样付诸于人们的价值理念。根据车辆的大小、数量来决定金银元宝的多少,有的家庭有多辆车,则需要请人帮忙叠纸或是到专门的售卖点购买。

  2.清晨老人做好蒸糕或焖熟米饭。由于献祭的时辰是在清晨,所以献祭这天参加的人员起得比较早,洗漱好后开始蒸糕或焖饭。在乡土社会的各种祭祀中,糯米做的米糕是较常见的祭祀品,糯米的粘性可以把此岸的人们与彼岸的祭祀对象联系起来,达到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没有糯米作为原料的情况下用米饭代替,米饭则在锅里放水焖熟后撒上红糖粉,同样有粘性。

  3.家堂祭祀。家堂是乡土社会家庭中最为神圣的地方,因为家堂供奉着本家的祖先灵牌,祖先牌位的设立是传统乡土社会祖先崇拜与神灵信仰最为集中的体现,也是传承时间最长的民俗内容,从先秦时期的宗庙祭祀一直延续至今天的家堂祭祀。乡土社会的祭祀一般遵循等级差序原则,即先外后内与先内后外,若是祭祀对象为天神佛祖圣人级别的,那么祭祀对象的顺序应该是天神、佛祖或圣人,其次是本境保护神,再次才是家堂神或祖先;若祭祀对象是一些级别较低的神祇,那么祭祀对象的顺序为先内后外,先祭祀家堂上的祖先再祭祀家外的对象。献车仪式在乡土社会中属于小型祭祀,所以一般遵循先内后外原则。

  4.开车到村口。车主必须亲自驾驶车辆到村口,不能由其他人替驾,这是为了保证车主的到场,也是对此次献车仪式的尊重,需要表现出虔诚之意。祭祀点的选址也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小路或岔口,必须是村子通向外面世界的大路路口,这样的祭祀点视野开阔、空间宽敞,便于祭祀人与祭祀对象之间的精神交流,也象征着车主驶向平坦的大道。

  5.点燃引火材料、焚香、摆祭品。车辆到达祭祀点后,由于清晨光线黑暗需借助车灯作照明工具,在正月献祭的吉利日子,有些村庄由于同一天献车的较多而出现十分壮观的场面。借助车灯的光亮,祭祀人与车主按一定的原则从车内搬出献祭的所有物品,先点燃引火材料,一般是一些干松毛或是其他引火物件,然后把所有的香点燃,由祭祀人念诵祭词分别安插香火,以双数成堆为吉利,香火点燃冒出青烟后,摆上水果、糖、烟、盐与酒,烟与酒的多少也因各地风俗不同会有所差异,有的地方隆重些,摆上一排烟与一排酒,甚至有献祭猪头的。

  6.分别祭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诸神。祭品摆好后,由祭祀人带领车主一起参与祭祀活动,在祭祀人念诵祭词的时候一起虔诚的跪下进行祷告,根据祭祀人对祭祀事项掌握的程度与祭祀内容的多少决定跪拜时间的长短,有的长达十几分钟,有的则是几分钟。祭祀人念诵的祭词大多是请各路诸神福佑车辆出入平安之类的话语,但询问祭祀人到底祭祀了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是何神祇、祭词具体怎么念,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祭祀人也是模棱两可,说不清楚,只是说人家这样做这样念我也跟着模仿,这说明献车仪式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这么一场祭祀活动,才能消除人们特别是老辈人的忧虑,所以祭祀过程与祭祀人员的态度比祭祀目的更为重要。

  7.引燃金银元宝、焚烧各种纸钱与符节,保留平安符。纸叠元宝的焚烧有各种形式,有在车头引燃的,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有用元宝两两相接围绕车一圈后再点燃,焚烧后的余灰也形成圈状,用这样的形式护佑车子。几分钟后,再焚烧其他纸钱、各种通关符节,通关符节也有各式各样,大型的有全国各地诸神、小型的有本地方的各路诸神。焚烧完所有的祭品后,借助车光照着平安符上的内容念诵一遍,至此祭祀活动结束。

  8.献车仪式完毕,平安符贴于车内适当位置。献祭仪式完毕后,由祭祀人或家中长者把平安符张贴于车内适当位置,一般为车子前座部分。祭祀用的糖、烟、盐与酒则由车主保留,带回家中留作日常生活用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鲜益]口头叙事与身体叙事中的凉山彝族巫舞文化形态
下一条: ·[张明明]“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