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耳其语《鹦鹉传》的文本比较
《鹦鹉故事》从16世纪传入土耳其到20世纪的成熟的编译本,经过大批学者的编订和打磨,土耳其语《鹦鹉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笔者用梵语本和波斯语本作为参照,考察了内贾蒂吉尔土耳其语《鹦鹉传》的特点。
(一)故事结构内贾蒂吉尔土耳其语《鹦鹉传》的主干故事是这样的:
商人萨义德老来无子,求神得子夏伊德。夏伊德娶了媳妇马赫·谢凯尔之后缠绵于儿女恩爱而不务正业,经萨义德教诲后开始从商。一天他在集市上买到一只睿智的鹦鹉带回家中,不久后又买了母鹦鹉穆莎丽克给它做伴。夏伊德因为从鹦鹉处得知海运的好处而去出海,把妻子托付给了睿智鹦鹉,交代妻子凡事要先征求睿智鹦鹉的意见。一年之后,马赫·谢凯尔受到诱惑爱上了隔壁的公子并打算外出约会。这天晚上,马赫·谢凯尔记得丈夫叮嘱先去向鹦鹉问意见,母鹦鹉穆莎丽克因劝阻她而被摔死,马赫·谢凯尔也没心情去赴约。第二夜马赫·谢凯尔向睿智鹦鹉申请外出,睿智鹦鹉表示要想一想再回答她。第三夜里,睿智鹦鹉迫于害怕被杀,同意马赫·谢凯尔外出,但它提起“印度商人与鹦鹉故事”,引起了马赫·谢凯尔的兴趣,并称因为疲惫,要第二天再讲。第四夜开始,睿智鹦鹉每夜向马赫·谢凯尔讲一个故事,一直到第三十夜讲完故事,鹦鹉劝马赫·谢凯尔赶紧出门赴约的时候,夏伊德回来了。夏伊德向鹦鹉打听家里的情况,鹦鹉故意卖关子说自己用忠诚守护了他的颜面,并要夏伊德答应放它出花园才肯说。夏伊德答应了之后,睿智鹦鹉将怎样用各种神奇的故事保住了马赫·谢凯尔的贞洁告诉了他,并向他保证女主人没有出轨。于是夏伊德和马赫·谢凯尔又像以前一样幸福地生活,鹦鹉也获得了自由。
内贾蒂吉尔土耳其语《鹦鹉传》主干故事的楔子部分可以拆分为2则故事,分别是“商人萨义德和他的儿子夏伊德的故事”和连缀在它之下的1则子故事“一个坏人与八十个好人的故事”,其继承了波斯语本中的求子母题和梵语本主干故事中的浪子回头母题。其他72则子故事则穿插在主干故事里的鹦鹉为女主人讲故事阻止她约会情人部分,最后以男主人公夏伊德出海归来与女主人公马赫·谢凯尔幸福生活的大团圆结尾。一共73则子故事。在章节安排上划分为30“夜”,但鹦鹉是从第四个夜晚才开始讲故事的,因此若按鹦鹉讲故事的夜数来计算,是27夜,延续了萨利赫·宾·阿里·艾哈提布本1615年以来的分章传统。
土耳其语《鹦鹉传》经过历代编译者的加工和润色,形成了纯熟的情节结构编排技巧。鹦鹉每讲一个故事之前,都要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劝诫的主题。充分的铺垫,鹦鹉总是口吐莲花,引用大量的箴言。例如第十九夜的开头处当马赫·谢凯尔又来到了鹦鹉跟前,诉说自己困于爱的忧愁,鹦鹉说道:“世上的集市中没有比爱更珍贵的东西。是爱让人们赞美真主/是爱让珠宝似海/是爱的珠宝纯净心灵,能消百病/是爱使美貌灿若骄阳/是爱像火焰使相聚无比温暖/爱给世界带来了人类/是爱使胡大(Huda)让人们有了家人、世代延续/爱能将国王的心与乞丐一样平等/带爱来听祖辈们的名言/可以让人们认识真正的自己/仔细用灵魂去观察爱人/好似收到信物般的甜蜜。哎,马赫·谢凯尔,但是情侣需要做的就是,对爱保有敬意。很多人都羞于公开爱情。因此尽可能地去隐瞒,不告诉任何人!”而子故事的这些主题并非任意拼合,而是紧扣主干故事的发展而连缀在一起,带有较强的前后逻辑性。如果前一夜讲的是交友要慎重考察,那么后一夜就会讲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再接着又讲如何避免丑事暴露。例如第十九夜讲了“保密的重要性”,第二十夜则进一步讲“戒除贪婪的重要性”,并且在第二十夜结束的时候,鹦鹉提醒女人道:“和你情人碰面时,不要像大臣的夫人梅赫伊扎尔那样做两面派而说出些不适宜的话语!虽然我现在想起了跟这个故事有关系的另一个故事;但是因为时间紧迫,现在你先去你情人那里和他享乐吧,去实现你的愿望吧!希望在别的时候我再把那个故事讲给你听!”从而开启了第二十一夜讲“言谈得当的重要性”。而在第二十夜的开始部分,又利用女人对鹦鹉诉苦,从而将“不懂得爱情的老头的故事”很自然地插入到整个叙事逻辑之中,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在18个故事的结尾处都使用了程式化的结束语收尾,体现了清晰的叙事模式。
内贾蒂吉尔土耳其语《鹦鹉传》在细节的处理上更加精细,对鹦鹉的称谓作了创新:用“睿智的鹦鹉”(Bilge Tutisi)来称呼主干故事中的鹦鹉,使主干故事中的鹦鹉与子故事中的其他的“聪明的鹦鹉”(Akl l l Tutisi)相区别。
(二)故事类型
按照民间故事分类法,我们可以把梵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版本《鹦鹉故事》中的子故事划分为:动物、超自然、爱情、禁忌、偷盗、欺骗、智慧巫术和社会系统等类型。
在梵语本中,爱情类故事比重最大,占了1/3强,其次是智慧故事,再次是动物故事和偷盗故事。此本主要搜罗妇人偷欢轶事或凭借机智巧妙解决的传奇故事以飨众人,为当时大众喜闻乐见而未受社会伦理的排斥,偶有几则收录动物寓言也远算不上多。土耳其语本中动物故事却大约占到1/4,将动物加入与人类有关的故事之中有助于引导和推动情节的发展;爱情、智慧、欺骗、超自然和社会系统故事的比重也不少,各类故事分布较为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在梵语本中比重甚微的社会系统类故事在土耳其语本中得到大幅增加,体现了文本在传播过程中,被着意赋予的树立社会价值、规范大众行为的功能。
(三)行文用语
土耳其语本由波斯语本传入,保留了一些波斯语的痕迹。例如土耳其语本中的“真主”或“老天”用的多为阿拉伯语的“Allah”或是突厥语“tanrl”,同时也能看到将真主写成波斯语“Mevla”和“Huda”的句子。例如“当你向胡大(Huda)祈求一份爱情时/他便会让你的有缘人与你相会”(“Yalvarlnca Huda'yabiras,k/Hakvisaleederonulay1k.")。书名“鹦鹉故事”也沿用了波斯语“Tütiname”。伊斯兰教用语则在土耳其语《鹦鹉传》中随处可见。故事中角色、头衔和地名中的阿拉伯词汇不可尽数。真主的称谓和尊名的使用遍布全文,其中又以讲述伊斯兰宗教故事的章节使用居多。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从11世纪起就陆续皈依伊斯兰教。《鹦鹉故事》在传入奥斯曼时,土耳其人已接受伊斯兰多时,其祖先崇拜虽然绵延下来,却已蜕去了多神的信仰内核而只留称谓。突厥人原始信仰中的“苍天”(tanr1)不再局限于萨满信仰中的天神,而是与伊斯兰信仰的真主合为一体,都表示至高无上的主宰真主安拉。伊斯兰对真主的99个尊名的用法便也沿用到了“tanrl”之上,使得出现了“至高无上的真主”(Yüce Tanr1)、“伟大的真主”(Ulu Tanr1)、“无限恩典的真主”(yardl ml sonsuz Tanr1)、“无限恩惠的真主”(lutfu sonsuz Tanrl)、“无限仁慈真主”(merhameti sonsuzTanr1)、“无恩至无上的真主”(bag1s,1sonsuzYüceTanr1)和“无仁的高上真主”(mer hametinihayetsizYüceTanr1)等用法,同时在文中出现几乎等量的正统“真主安拉”称谓,如“至高无上的真主”(Yüce Al lah)、“无所不能的真主”(zevali yok Alah)、“至尊荣耀的真主”(san1 büyük Alah)、“贤明的真主”(Hazreti Alah)、“全能的真主(Cenab1 Alah)”、“宇宙的真主安拉”(alemlerinRabbiAlah)等,还有很多直接承自阿拉伯语的称法,如“真主”(Alah、Mevla)、“贤明的真主”(Hazreti Hak)、“全能的真主”(Cenabl Hak、Hak Tel)、“宇宙的真主”(alemlerin Rabbi)、“让人崇敬的完美无缺的(真主)”(cezbe-iSübhan)等。
土耳其语《鹦鹉传》中有大量的俗语、箴言、颂词与诗句,与梵语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例如:梵语《鹦鹉故事七十则》中有不少体现金钱观念的偈颂,“谁有钱谁就有朋友,谁有钱谁就有亲戚;富人才是世上真正的人,富人才是智慧之人”。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而土耳其语《鹦鹉传》双行诗则这样写道,“阿丹就是阿丹,就算没钱也会变有钱;驴就是驴,就算是绸缎做的也只算个麻袋”,体现轻物质而重信仰的价值取向。其中的箴言和诗行更多来自于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有研究者统计,第一个波斯语译本(Cevahirül-Esmar)中有90句诗、173句圣训、85首阿拉伯语双行诗、568首波斯语双行诗、89首波斯语单行诗。第一个奥斯曼语译本有43夜75则、11句圣训、60处阿拉伯语句子、345首波斯语双行诗、60首波斯语单行诗。内贾蒂吉尔土耳其语本有136处古语或诗句,其中多为双行诗,也有四行诗和阿拉伯语圣训,从总量上看比古本要少一些,但仍保留了较早的奥斯曼语版本的韵味。那些用以抒情的双行诗用词生动精妙,若怨离愁别绪则哀婉凄凉,如“命运何曾让良辰美景多留/磨难重重永无止境......那将园中染得一片漆黑的风儿/见不得一个待放的花苞、一个开心的微笑”;若规劝告诫则充满智慧,如“至高无上的真主曾忠告过要学会自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生活境况的人才有资格得到恩惠”,“因地制宜,相时而动”,“聪明的敌人倒比愚蠢的朋友更要好些”;若论及人生则淡然超脱,如“死期到来时不会迟一刻,更不会早一分......灾难常常突然降临,使人变得无比惆怅!冥冥之中,真主自有安排”,体现出苏菲派诗歌的特点。
三、土耳其语《鹦鹉传》文本的风格特质
从土耳其语《鹦鹉传》的文本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其文学样貌,更能发现其中展现出多元文化融会与整合的风格特质。
(一)印度文化留存与佛教思想的淡化
土耳其版沿用了梵语《鹦鹉故事七十则》的故事框架,保留了继承自印度本土的《树女》《杀虎女》和《猫后悔》等名篇。含有佛教的生死轮回、业报等观念的故事则大量减少,故事人物也从印度僧侣变为了托钵僧苏菲。
(二)伊斯兰教信仰与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教经典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在奥斯曼地区的广泛流传为《鹦鹉故事》的接受和改编提供了土壤。在土耳其语《鹦鹉传》全书的开篇和结尾处,出现了其他语言译本中鲜见的特质。
向伟大的真主真诚地致敬,他赐予了人类嘴巴和舌头,让人们有了开口说话这神奇的能力。人们说“这是我们作为阿丹后代得到的荣耀”,让人类超越了其他的生灵。向圣人穆罕默德·穆斯塔法也千拜百叩地致敬,给幸福的国度赐予了这只鹦鹉。真主降下启示,又是这只鸟儿,把他所得到的启示转达到了人间。它的口才就像宝盒中最大的那颗珍珠,而它则算是先知中的佼佼者。因此也向它千拜百叩地致敬,感谢它让穆斯林信仰者们远离了现实中的肮脏,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现在,知书达理的人们都明白,为人正直和惠爱人、智慧广博的人都会去读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并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只是,把这些历史总结并讲述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往今来,把这些历史经验的精髓用简短的故事或者忠告的形式传达给人们的努力一直没有间断过,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世代相传的苏丹们是继承着奥斯曼帝国血统的伟大传人,他们让其忠仆把这本书用独特的形式和精当的语句传授给了我们。类似这样的工作,其实是我辈的力量远不能胜任的。但是在哈康苏丹的关怀和支持之下,从众多的人选中选出我来为这本书编写润色。这部几乎完美得无懈可击的书讲述了一个长得花容月貌却心肠狠毒的少妇的故事,我用优美的词句讲述了这个故事,并给了它圆满的结局。哎,主宰世界的伟大宇宙的真主安拉啊!首先是大段的对真主及其使者的赞颂,然后将读史和劝诫理解为是对信仰的追求,在段尾指出文献的赞助人。这样大段的礼赞开篇属于典型的伊斯兰文献书写传统。不仅如此,每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处也都有劝诫和说理,正是被伊斯兰文学传统同化的明证。
(三)苏菲派文化影响
《鹦鹉故事》由梵语译为乌尔都语的译本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流传的是海德利于1801年的版本。其实在1791 Hasrat DihlavīMasnavlTutinamah该版本正式将“玛斯纳维”加入了书的标题,明确提示了梵语《鹦鹉故事七十则》在流传过程中汇入了《玛斯纳维》(Masnavi-I Ma'navi)的故事篇章。土耳其语《鹦鹉传》中苏菲主义经典故事集《玛斯纳维》有所吸纳,“教长居内德的故事”“制作乐器的人与猴子的故事”和“罗马公主”等章节就采自此集。
苏菲修士在故事中占很大的比重,《鹦鹉传》中有五则故事出现了托钵僧的角色,例如“用树做的女孩与她的爱慕者们的故事”“苦行者豪沃伊的故事”“苦行者的女儿杰米莱的故事”“巴比伦王子的故事”和“七色鸟的故事”等。苏菲主义的修行方式与精神要义在许多故事中有所体现,比如在“巴比伦王子的故事”中,一位王子在一座寺中见到一位正在旋转着修行“梅乌拉那”的苏菲修士,于是被那种人主合一的境界所打动而亲吻了他的手表达敬意。
(四)波斯文学的影响
土耳其语译本译自波斯语,在一些篇章中自然保存了波斯故事的原始风格,主人公的名字用的是波斯文,例如第二十四个夜晚的故事中聚赫雷就是波斯的美神[28]。而另有一些故事则直接就发生在波斯,如舍拉子、撒马尔罕这样的名城。
(五)中亚地区流传的动物故事
土耳其语《鹦鹉传》中有几则与中亚地区流传的动物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啼叫的驴的故事”“狞猫与狮子的故事”和“伪装成孔雀的豺狼的故事”与哈萨克民间“驴和牛的故事”“狮子皇帝”“胡狼和狮子”等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土耳其同哈萨克有着共有的文学传统,中亚地区动物故事进入土耳其语《鹦鹉传》中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古代印度的《鹦鹉故事》原本是一部以妇女意图出轨而引出各种男女私通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故事集,与以“女性英勇强干、忠于丈夫和家庭”为社会伦理基础的突厥后裔土耳其人好似格格不入。但文化与文学的传播如同流水一般因势具形。《鹦鹉传》在波斯译本阶段就已经删除了一些比较露骨讥讽妇人淫荡、狡黠的故事。土耳其语本中的“商人的鹦鹉”“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国王”“哲人鹦鹉”“猫侍卫”“乱叫的驴”“狮子与羊”“狞猫”“七色鸟”“树女”“贪小便宜吃大亏”等智慧故事、社会伦理故事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吸收了中亚地区的动物故事,使这类故事的比重比起梵语和波斯语本都有所增加。同时土耳其语本对框架故事进行改良和优化,形成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通过对子故事的筛选、删改,接受并发扬了伊斯兰教圣人故事和叙事传统,行文中采用了苏菲派诗行和当地俗语加以润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质。这种风格又成为一种新的传统,为塔塔尔语、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译本所借鉴和沿用。因此,土耳其语《鹦鹉传》是古代印度《鹦鹉故事》跨地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具备独特文化价值的一环。
(本文原载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