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展暨传承·创新·交流——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英国、日本、韩国、越南、德国等国及国内天津、陕西、河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的年画艺术家和研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着展览,对中国民俗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进行了专题研讨。
引人注意的是,此次英国、日本、韩国等地收藏机构和藏家带来了多幅古版风俗画,它们的出现再一次把一个久远的民俗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过年还需要年画吗?传统的回归会对民俗画构成怎样的影响?有关包括年画这类风俗画的回归和变化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
壹 年画里的历史信息 以姑苏版为例
“姑苏版”,一个中国木版画里的特有名词,一个在年画界令人称道的门类。泛指明末清初,或是清中期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风俗画),目前这类作品多被集中收藏在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地,国内几乎少有珍藏。
此次展览,欧洲木版画基金会主席冯德堡先生,带来了12件“姑苏版”藏品参展,其中一套乾隆时期的“姑苏版美人图”堪称珍品。这套藏品年代应该在康乾年间,画面人物造型、饰物、建筑、风景、室内布置、案头陈设,以及当年的风景名胜、商贸店肆、街道市容都有展现。可谓是真正的民俗档案。
陈平原、夏晓虹曾经主编过一本《图像晚清》,集中梳理了晚清《点石斋画报》的画面渊源,在《导论》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更为信赖文字的记言记事、传情达意功能,而对图像,则看重直观性与愉悦性。”同时提及,“可百年后的今日,《点石斋画报》确实成了我们了解晚清社会乃至‘时事’与‘新知’的重要史料”。对此,热衷于中国古版画研究的郑振铎也曾指出“(《点石斋画报》)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
追溯《点石斋画报》史,可知这套具有新闻和社会写实功能的画报创作原点即取法于中国风俗画,其中颇有名气的一批画师如吴友如等人都出自苏州,有的还曾从事过年画的创作。该画报引用西方先进的石版印技术,得以迅速传播。
其实早于画报出现的百年前,姑苏版画就有这样的画面呈现了。在英国学者冯德堡收藏的“姑苏版”里可见,以美人童子为主题的一套版画中,可见妇女服饰、发型、妆容,及至休闲、爱好、民风民俗等等,全都在画面中有所展现。或许正是这样具有异域风情且细腻优雅的画面吸引了冯德堡。
在清初诗人的笔下曾这样形容晚明时苏州女子的头饰:“貂鼠围头镶锦裪,妙常巾带下垂尻。”其中提及的“貂鼠围头”即明晚时期女子的发饰“卧兔儿”。查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谈及明代服饰:“又有名‘卧兔儿’的,如明万历时小说中常说的‘貂鼠卧兔儿’、‘海獭卧兔儿’。结合传世画刻所见种种,才比较具体明白它当时在妇女头上的位置、式样,并得知主要重在装饰效果,实无御寒作用”。
在冯德堡的藏品中有一幅《冬日美人童子图》,可见一位妇女和三个童子头上都有这种头饰,就连背在身上的幼童也不例外,但并无镶金嵌玉,颜色浅紫,毛茸茸的覆于额发之上,从穿着打扮可知是在冬季时节,这种发饰显然为了保暖起见,只是在制作上也要考虑外形美观。由于这种版画已经吸收了西洋画的透视法,使得画面更为立体,从而更为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真实风貌。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版画部研究员、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版画绘画藏品部研修专家王小明认为,清初时期的江南妇女仍保留着晚明时期的服饰特点,是值得研究的,因为满清入关执政后曾强调过严苛的“易服剃发”,但对江南一带的妇女尚未波及。
冯德堡在展览现场做《乾隆早期姑苏美人图版画的反思性研究》演讲时提及,他最早收藏中国年画时就是被其中的突出之处吸引了,“画面中主线与复线、投影和透视方法的运用表明这几幅画在绘画技巧上受到了西方画的影响。画面人物的服装、家具以及室内外的装饰表明画面人物来自富贵人家。”可见在乾隆时期中国的风俗画已经注意吸收西洋画法。在画面上还有落款“姑苏信德号”字样,并注明“顶细西洋画发客”。即最精细的仿西洋画法的画作发行给客人。冯德堡形容说,这样精致的版画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作品,它犹如中国木版年画“车库”里的劳斯莱斯。
冯德堡说他第一次到中国北京是在1980年,到处都是自行车,人们穿的衣服大都是蓝色,“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也就是1980年代初,冯德堡在巴黎收藏了一批明清时代的姑苏版画,并且一直珍藏至今,画面里的古典仕女服饰,晚明的典雅、秀逸,以及园林式的建筑,水榭、亭台、回廊、花窗、铺地、假山、月洞门、美人靠等等,以及童子的古时衣冠的吉祥造型,完全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古典世界。再细看画面里的内容,冯德堡惊奇地发现,竟然可以组合成一套春夏秋冬的《四季美人童子图》,春日画面里,庭院花木盎然,美人怡然,戴着长命锁扎着发鬏的童子活泼可爱,瓶花里的牡丹盛开着;夏日里则是戴肚兜的童子、插花成了荷花;秋日里的美人手执羽扇依在书上回头望着三个童子在玩蛐蛐、蝈蝈一类的秋虫,画面中放着三个蛐蛐罐;冬日图里则是三个童子着冬衣帽玩着爆竹,美人端坐在堂内,桌上的一盆水仙花正在渐渐开放,瓶花里是松枝梅花,两只狮子狗在玩耍,墙上悬着一幅字“麟儿吉庆新年瑞”。
冯德堡在自己的藏品中还发现了一套琴棋书画的古版画,画面中有美人铺纸绘画,童子围观嬉戏,还有美人翻书为童子讲解,那童子的头上则戴着金冠,像极了《红楼梦》里贾宝玉戴的“束发嵌宝紫金冠”。冯德堡说,看这些大尺寸版画里的形态悠闲、殷实富足的仕女,以及庭院里的风景,很显然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富裕家庭的写真。这完全区别于一般的一次性消耗品的普通年画。由此冯德堡还发现,这类古版画曾被用于欧洲多个国家贵族城堡里的墙壁装饰、屏风,还有国王专门收藏过它们。这些多出自苏州的古版画完全是匠心之作,具有一定的写实效果,因此对于了解过去的风俗和历史完全可以当作档案参照,因此冯德堡还在继续为这些可能成套的古版画进行“补缺”工作。
而在日本,它们同样被珍藏至今,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事务局长兼研究员三山陵女士也带来了三幅藏在日本的“姑苏版”作品,分别为《百子图》、《熙朝明绘》和《猫鼠美人图》。根据她的分析,《百子图》可能是清中期乾隆年间的,“这幅图不仅学习了西洋铜版画的线描技法,而且吸收了其透视技法。西洋建筑物里面绘有大量小儿正在嬉游。此图的透视角度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表现了画面最下方距离最近,越向上则越远的意思。下段图绘制了放爆竹、舞龙、跑旱船的小儿等正月特有的风景。中段图描画了状元及第时的队伍,周围则围绕着戏耍、读书和做各种事情的小儿。”三山陵长期致力于中国古版画的研究,她说日本现存的300多件中国古版画应该说是体现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从中即可追溯到一个优雅、古典的时代。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2018年02月08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