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黄涛]庙会对传承春节文化的重要价值
——从河南省浚县春节庙会谈起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01 | 点击数:3897
 

  作为两个年之间的过渡礼仪,春节的基本意义主要是辞旧迎新。从节期来说,春节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腊八到除夕的前半段重在辞旧,节俗活动主要在各家户内分别举行,特别重视家庭内部的团聚和祭祀祖先;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后半段重在迎新,节俗活动转到户外举行,主要是社区成员之间、亲戚好友之间的相互拜贺、礼仪往来,有些地方举行社区内众多成员集体参与的盛大欢庆或祭祀活动,春节庙会就是这种盛大节俗活动的代表形式。庙会一般在正月初一至十五前后。

  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春节庙会,河南省浚县春节庙会足可称为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品牌。它持续的时间很长,从夏历正月初一一直到二月初二,持续时间这么长的庙会在我国是少见的,在春节庙会里更是罕见。该庙会的民俗活动有两次高潮,一个是正月初九的社火朝顶活动,另一个是正月十六的祭拜碧霞元君的活动。它涉及的地域范围也很广,除了浚县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还有周围县市的许多民众前来。参加庙会的民众有些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有些是社区组成社火表演队来的。参与人数最多可达十万以上,涉及周边六个省份。可见该庙会影响之大。该庙会的民俗活动也很丰富,有民间信仰、民间文艺表演、民间工艺展示、娱乐游戏活动、集市贸易等,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庙会。

  浚县春节庙会是民众自发组织、自然传承的民俗活动,这是该庙会尤为可贵之处。社火朝顶活动要上山,山路和顶峰的空间相对于众多人流来说显得过于狭窄,周围各个街道和村落的社火队按着惯例约好分别上山的日期,避免过度拥挤。正月初九,大批社火队依次上山,边走边展演自己的节目和才艺;路边上山和观赏的民众熙熙攘攘。人虽多,但秩序井然。为了防止意外,政府部门派了较多的警察维持秩序,但由于没有发生纷乱,他们只是整装待发。这种大型的民俗活动,发挥好民间社团的组织作用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一般历时较长的大型庙会都有老时候传下来的组织方式和活动规律,由民间组织照老规矩遵行,一般情况下都能很好地维持庙会秩序。如果有的地方没有形成这样好的民间组织传统,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协调各个参与庙会的民间社团,确保各个民间社团能充分发挥作用。庙会活动以民众和民间社团为主体,政府部门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比如在庙会活动的高峰日期将进行社火表演或集市贸易的街道设为专门的活动场所,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了解、监督、协调民间社团的组织情况,确保大型活动不会发生意外事故,等等。但政府部门不能过度干预,应充分尊重民众的传统方式,不能更改庙会活动传统的日期、地点、程序、内容、现场安排等。这样才能确保庙会作为民俗活动的本真性,也才能确保庙会能够长久传承下去。如果政府部门代替民间组织成为庙会的承办主体,就改变了民俗活动的性质而使它成为“官俗”了,而且在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往往还不能维持好活动秩序;另外,当以后政府不出面组织时,这种庙会很可能就中断了。

  谈到庙会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不可避免地遇到怎样看待其中的民间信仰的问题。毋庸讳言,庙会是以神灵崇拜为出发点、活动核心和传承动力的民俗活动。我们不能用“科学”的标尺来衡量它的存在价值,更不能以科学标准来取缔它。自古以来,科学与神话及其后续形式(宗教或民间信仰)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不能用其中一个否定、排斥另一个;国际社会已形成在追求科学的同时尊重信仰文化的文明传承与保护的通行观念和准则。20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在这方面是走了弯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固然厥功甚伟,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过度;“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毁坏更为严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间信仰更是被当做“迷信”受到打压取缔,直到近年来甚至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把民间信仰一概视为“迷信”。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妥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有害的。必须看到,中国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压甚至禁绝民间信仰必然严重损害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应认识到,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间信仰为出发点、核心和传承动力的。庙会文化就是如此,由祭祀神灵发展出娱神的音乐、文学、舞蹈、绘画、雕塑、工艺、表演等艺术形式,并进一步形成礼仪、社群集会、集市贸易等社会文化活动。在后世的大型庙会中,神灵祭祀活动在庙会活动总量中只占据很小的比例,祭神的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娱神为主转为以娱人为主,庙会活动更多的是人际交流。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只肯定和发展庙会中的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而把其中的民间信仰内容看成落后的丑陋的进而加以禁绝,这样是违背民俗传承规律的,会使那些艺术形式和人际交流活动失去传承的源泉、依托和动力。

  如果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民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价值。不管怎样,古老的神灵信仰传承到现代社会虽然已经很衰弱了,但在我国相当大比例的民众当中仍然在观念和行为习惯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如果把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民间信仰压住了、禁止了,排斥中国文化的西方宗教就会乘虚而入。如果听任这种局面蔓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会受到严重阻碍,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就会动摇。

  庙会是其所在地方的广大民众踊跃参与的盛大活动,是当地各种传统文化形式集中展示和有效传承的文化空间,也是增加人际交往、增强社群凝聚力的重要集会,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声势浩大的春节庙会更是我国春节文化的良好传承方式和繁盛标志。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8-03-09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沈燕]“两家并一家”之传宗接代的另类解读
下一条: ·[罗杨]堂号钩沉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