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沈达人]戏曲史家民俗学家张次溪
  作者:沈达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31 | 点击数:18712
 

摘要:张次溪毕生致力于历史、社会、民俗、戏曲资料的搜集、整理,著述甚丰。在他完成的多种著作中,当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天桥丛谈》两种影响最大。《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辑录51种有关清代戏曲的著述,对戏曲演出活动、戏曲班社沿革、戏曲名优传略、梨园逸闻掌故搜罗备细,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天桥丛谈》奠基于《天桥一览》《北平天桥志》《天桥杂技考》《天桥景物图录》等张次溪的旧作,是张次溪积30年对天桥戏曲、曲艺、杂技、艺人生平、民俗活动调查、整理的结晶。

关键词: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天桥丛谈》;珍贵史料

作者简介:沈达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戏曲史论、戏曲美学。


  一、张次溪的生平与著作

  张次溪,原名涵锐,又名仲锐,字次溪,号江裁,法名演肇。著作署名常用张次溪,遂以著作署名驰誉戏曲界、民俗学界。张次溪出生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原籍广东省东莞市篁村水围乡。其父张伯桢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职于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司法部。因此,张次溪四岁即离开广东,随宦京师。由于长期侨居北京,已视北京为第二故乡,对北京的熟悉、热爱也远胜于对故乡广东东莞。1926年,张次溪进入北京孔教大学读书。1930年毕业后,在北平国立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工作,直至1938年北平国立研究院解散。20世纪40年代,张次溪辗转于北平、天津、南京、张家口等地谋职,为生计而奔波。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次溪就职于辅仁大学历史研究室;1952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直至1957年因患脑血栓退职。迨病情稍缓,又为中央马列主义编译室、中山大学、广东博物馆搜集、提供中国近现代历史资料。1964年,脑血栓病情加重,1968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东莞会馆,享年59岁。

  张次溪毕生致力于历史、社会、民俗、戏曲资料的搜集、整理,著述甚丰。抗日战争前,编著有《北平志》《北平岁时志》《北平天桥志》《北平庙宇碑刻目录》《陶然亭小记》《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近40种。抗日战争时期,编纂了《京津风土丛书》《江苏通志》《清代学人年鉴》等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了《人民首都的天桥》(即《天桥丛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经过搜集、整理、编辑,相继完成《辛亥以来记述北京历史风物书录》《辛亥以来记述中国戏剧(京剧)书录》《记述北京历史风物书录补》《记述北京历史风物书录补遗》等文献目录。还为广东省博物馆撰写了《莞乡烟水录》。又与叶恭绰合编了《北京岭南文物志》。1962年,还在上海《文汇报》副刊《笔会》发表连载长文《齐白石一生》。

  在他完成的多种著作中,当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天桥丛谈》两种影响最大。《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的编写、刊印,如张次溪在《自序》中所说,北平的“梨园事迹最多,因史料难觅,鲜有能致力此者。故平时喜向冷摊搜觅,凡遇此类书籍发现,随索多金亦不少靳”。此书正编38种辑成后,因“海内嗜古之士,咸来索观”,最后由伦哲如介绍给北平邃雅斋主人董金榜,于1934年排印出版。此书续编了13种辑成后,则由北平松筠阁书店于1937年排印出版。这51种有关清代戏曲的著述,对戏曲演出活动、戏曲班社沿革、戏曲名优传略、梨园逸闻掌故搜罗备细,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由于51种的校雠系张次溪的夫人徐肇瑛协助完成。其父张篁溪遂于旧都张园筑双肇楼“居佳儿、佳妇”。此书因而收入双肇楼丛书。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经标点、断句,分上下两册,再版了《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

  《天桥丛谈》奠基于《天桥一览》《北平天桥志》《天桥杂技考》《天桥景物图录》等张次溪的旧作,是张次溪积30年对天桥戏曲、曲艺、杂技、艺人生平、民俗活动调查、整理的结晶。初名《人民首都的天桥》,1951年由北京修绠堂书店出版。由于与当时客观环境的需要有距离,出版之时即被停售,影响仅限于学界。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此书时,因书名与书中内容不尽相符,依家属意见,改书名为《天桥丛谈》。

  以下分别评述张次溪的这两部著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马克·本德尔]中国学派的国际影响: 朝戈金对口头传统研究的贡献
下一条: ·[董晓萍]钟敬文留日研究:东方文化史与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