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当人们谈到“社会”的时候,已趋向于将其当作一个“实体性虚指”:所谓“实体”,指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单位,宛如一个“集装箱”(container),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所谓“虚指”,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表述的“替代品”,它被用得越泛,意义也就越无边际。它也可以成为用来表达一种政治制度,比如在“社会”之后加上“主义”。而当这两个字倒装时,“会社”便成为一个带有明确日本化“行业团体”的词语。在我国,“业缘”是一个值得更加深入讨论的问题。众所周知,“五缘”一直是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华侨)研究的重要专题,指血缘(以血缘的直系亲属为计算线索)、亲缘(以亲戚关系为计算范围)、地缘(以同一地方和乡党为关系网)、神缘(以共同的神祇、神灵为崇拜和祭祀圈)、业缘(以同一行业为共同利益和商业发展的所建立的团体)。五缘时常是一个相互支撑和补充的关系体,“行业”在其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值得探讨的是,有些“业缘”在以农为本的乡土社会和严格的封建等级社会中并不十分宜于生长,而在商业活动频繁、海外交流频繁、远离中央集权、渴望进行华人认同的环境下尤其容易生成和生长。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内部的规矩,即通常所说的“行规”,有的甚至非常严格,它不是现代国家体制中的“法律”的意义,却并不妨碍其在现代国家的生存;另一方面,当其中的一些行业不能适应现代生存的时候,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就行会内部的保障性制度而言,由于“行业”与“职业”、“专业”被置于一畴,因此,“职业道德—行业规章—专业技能”也被同一范畴规定、遵循和执行。一方面,继承行业内部形成的共同体资源;另一方面,使传统的业缘和行会的发展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
结语
总体上说,“行业”是一个领域涉及面宽的总称,内容包罗万象;“行会”因此成为各种事业的专门性组织,主要采取民间自治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曾经实施设立“经济特区”和起用“民营企业”的两大试验;其中一个秘诀正是重启、重视和重用民间力量(特别是闽粤两省籍的海外力量,包括人力、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而行会无疑是这些力量集结的一种有力组织形式。
当我们再一次检讨日本的“会社”之时,相关的启示便很清晰;当类似于WTO这样的贸易组织越来越盛行的时候,那些日趋细致化的行会就越要发展;这就是所谓“小而大”的力量!而当我们重新检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忽然发现,其大者、要者多存在民间“活态”,都是生业传承的产物。而“以生为业”这一日常而神圣的行业却时常为人们所忽视。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4年04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