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建老庙方案的胜出
从2006年9月份起,“两会”负责人就通过多种渠道,向县委、县政府表达了“老庙一定要重建”的决心。但是,一开始他们的意见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县人大有关炮龙广场项目的“决议”还是通过了,广场的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7年1月,宾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炮龙节由过去的民间零散组织转为政府组织引导。这一年的炮龙节,无论是正月初十的“炮龙晚会”,还是十一的“狂欢之夜”,县委、县政府都没有将活动地点设在老庙(这与06年是很大不同的)。虽然炮龙节的重头戏在老庙开光舞龙并没有谈出人们的视野,但却不像往年一样,老庙是唯一的中心。
没有人会揣测这是政府的有意为之,但却引起了希望重建老庙的人们的不安。2007年3月,炮龙节过后没几天,十几位建庙坚定分子相约来到办公室,商讨重建老庙的事宜。他们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认为建庙的工作能否重新启动,取决于炮龙广场的土地审批、规划等工作是否进展顺利,2007年可能是“关键一年”,只要国庆前后土地批不下来,“两会”就要去争取建庙,不能被动地等待结果降临。会议确定了“两会”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一是密切关注炮龙广场的工作进展,特别是土地审批结果;二是募捐工作重新启动,但是暂时不必大张旗鼓,而是重点去寻找一批潜在的“大户”;三是继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要讲清楚“老庙在做大做强炮龙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找到在原址的地方上重建老庙的法律政策依据。
直到2007年9月份末,宾县向市、区政府申报的炮龙广场的征地规划没有下文。那些坚持建庙的积极分子早已按耐不住,判断炮龙广场已经“征地不成功”,又多次要求“两会”再次出面,向县委、县政府反映群众“强烈要求建庙”的意见。一位曾担任过宾县人大主任的“两会”主要负责人在国庆节后找到了县委书记,呈报了重建老庙的政策依据、意义、作用等书面材料,向其汇报了“群众都是要求建庙的”的强烈愿望,并且表示说,几位老板曾承诺,如果是重建老庙,他们捐多少都不成问题,可是要把老庙搬到广场那里建,他们不愿意捐。因之前有过多次交涉,“庙”、“场”之争在宾县已闹得沸沸扬扬,县委书记在与另外几位县领导商议后,向这位负责人表态说既然群众有建庙的强烈愿望,县委、县政府也不宜作过多干涉,就“尊重历史,顺应民意”。
县委书记的表态让历时一年多的“庙”、“场”之争有了最后的结果。从2007年10月中旬开始,宾县民众的捐款热情再次被点燃,工作组、设计图、施工队、捐款大户的兑现等其它各项准备也一一到位,11月初重建正式开工。至2008年的炮龙节,一栋高达15米的三层建筑物已竖立在旧址上,尽管刚具雏形,但芦镇老街几乎所有的炮龙队,都到新建的老庙开光起舞。
五、“炮龙老庙”的转型和再生产
宾县重建后的老庙,不是一次简单的建筑物建设,而是从名称、信仰空间和公共空间进行了一次新的设计,完成了转型和再生产。
(一)“双名制”:老庙新庙名的起用与妙用
在中国,国家对地表建立了严密的监管体制,一个新的存在物,在落到地表之前必须首先在政府公文中存在,先有“名”,才能成“实”。否则如果先有实,其存在随时会遭遇被否定的危险。当然,这个“名”必须“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重建老庙开始时,“两会”的主要负责人就一直觉得“老庙”的叫法太土,不规范,想重新给老庙命名。要命名“老庙”,首先就要弄清老庙的来历。经过半年多的查阅县志和走访老住户,在重建老庙开工之时,“两会”的秘书长对外宣布,说老庙的原名是三皇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重建以后的老庙该叫什么,“两会”成员内部有了分歧,秘书长提供了三个意见:一个是沿用原来的习惯称呼,即“老庙”;另一个是恢复其本来面目,叫“三皇庙”;最后一个是起用新庙名,叫“炮龙老庙”或“炮龙开光老庙”。秘书长本人倾向于“三皇庙”一说,认为既然已知原庙名,现在重建,就应该恢复原名,“正本清源”。但绝大多数“两会”成员则赞成新庙名——“炮龙老庙”,认为这个庙名既可以保留芦镇人的习惯叫法,又可以把老庙与炮龙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内好交待,对外好宣传。如果一定要突出老庙厚重的历史感,对外也可以称之为“三皇庙”,让重建后的老庙有两个名称。
(二)信仰空间的重塑和公共空间的拓展
“炮龙老庙”的庙名尽管把老庙与炮龙文化勾连在一起,但如何取得和维持其合法性,彰显文化内涵,还需要对老庙进行重新定位。“两会”在这方面颇费心思,采取的举措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重新挑选和安置炮龙老庙内所要供奉的神及神像;二、把炮龙老庙建成弘扬民俗文化的舞台,群众文化盛会的场所。
1.神像的重新挑选和空间安置
对于原来老庙供奉神像的安置,“两会”的成员都认为太过随便,极不规范。“想奉哪个神,只要捐点钱,找人做个神像,就可以奉哪个神,安放在里面,自己认为凡是好的就行。神像的摆放位置也没有要求,哪个神来得早就可以占据中心一点的位置,没有主次之分。”负责对即将落成新庙神像安置的“两会”秘书长坚持要求凸显三皇的地位。他查阅了大量有关三皇的历史书籍和图片,认为宾县以前的三皇庙奉供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圣人黄帝、伏羲、神农,把这三位圣人神像安置到新庙最合适不过了。他解释说,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他蛇身人首,有“龙的传人”之说,宾县建的新庙刚好是“炮龙老庙”,对应得上,可以丰富炮龙文化;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立神农(炎帝)、黄帝像,表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人,数典不能忘祖。他还分别在2007年11月初分别致信到甘肃天水、湖北随州和河南新郑三地,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求索三皇的图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