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华文]衰落与复兴:黄大仙信仰历程
——以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为例
  作者:陈华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4 | 点击数:7185
 

  另外,双龙洞洞口不远处复建的金华观、兰溪黄湓村的黄大仙宫及所谓的故居和二仙井等的修建和修复,从场所上为黄大仙信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一方面是信众有了空间依托;另一方面是这种空间的再现,为政府与民间的互信和民间信仰的自主延展,提供了足够的维度。因为光有政府的提倡,没有民间的认同,信仰不可能深入民间;同时,政府在信仰方面如果控制极其严格,民间黄大仙的信仰也同样没有自由发展和发挥的空间。物理空间的复建和修复,为信仰的空间打开了无限的想象余地。因此,改革开放后藉由香港兴盛的黄大仙信仰,在经济开放和引资需求的地方发展前提下,得到了空前的复兴。由此也可知,政府与民间如果合力,那么对于一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是有利的,金华黄大仙信仰历程的盛衰起落就说明了这一点。

四、余论:信仰是一种移动的生命体

  不仅是金华的黄大仙信仰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国内其他区域存在的黄大仙信仰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和相似的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兴盛,大都与香港的黄大仙信仰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1987年广东东部,1989年广东新会,1990年广东仁岗,1999年广东广州芳村的黄大仙祠等都供奉有黄大仙。当然,这些地方原来都有黄大仙信仰,只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已经消失或衰落,但由于特殊的导火索而重燃。因此,可以说,信仰是一种移动的生命体,由于特殊的原因可以在香港生根开花结果,也可以漂洋过海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同时,一些缘于特殊原因而弱化甚至灭失的信仰群体或区域,也可以藉由特殊的因缘而重新获得生命。实际上,黄大仙信仰之外的其他民间信仰,又何偿不是这样?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7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王彦龙]乡民艺术的历史记忆与宗教呈现
下一条: ·[高丙中]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
   相关链接
·[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亦箫 宋博文]三星堆人的雷神信仰·[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裘兆远]太湖流域渔民的祖先信仰·[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