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华文]衰落与复兴:黄大仙信仰历程
——以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为例
  作者:陈华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4 | 点击数:6650
 

摘要:黄大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同时也是民间的。它发端于民间传说,却成全于道教信仰;它出现于浙江的金华山,却兴旺于香港的啬色园并由此而传遍五大洲。它在内地,尤其是在浙江金华的兴盛衰落,不仅缘于社会的变革这一主轴发展起伏的必然性,也与时代过程中某个特殊因缘,即所谓的偶然性息息相关。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的历程,在个案意义的背后,也折射出共性的特征。

关键词:黄大仙;信仰;历程;演变


  黄大仙的信仰并没有轰轰烈烈的过程,它好像在不经意之间从民间生长出来,然后在不经意之间被葛洪记录;然后默默地进入了道教系统,人们甚至把它与师父等混淆,因为他们都是神仙之流;然后在经历了唐宋发展兴盛之后于明代逐渐衰落;然后又由于特殊的原因和特殊的社会阶段,因香港黄大仙信仰而重构金华黄大仙的信仰并开始重新兴盛。本文试图通过这一过程的简单梳理,找到一个信仰个案发展变迁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共方家批评。

一、从故事到信仰:源起的突兀性

  黄大仙信仰的源头,从目前可知的最早出处是葛洪记录于《神仙传》的一则关于黄初平的故事。这则故事讲述的是黄初平从十五岁去放羊,一直没有回家。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在寻找他,后来在浙江金华山找到他时,黄初平已经成了有法术的仙人。哥哥于是与弟弟一起修仙,兄弟俩共同得道成仙,并因此影响了许多人修仙得道。

  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而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年忽然,不复念家。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历年不能得见。后见市中有道士善卜,乃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今四十余年,不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名初平,是卿弟非耶?”初起闻之惊喜,即随道士去,寻求果得相见,兄弟悲喜。因问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曰:“羊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曰:“唯好道,便得耳。”初起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亡略尽,乃复还去。临去,以方授南伯逢,易姓为赤,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传服此药而得仙者数十人焉。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黄大仙与其兄弟修道成仙后,有三个异能:叱石成羊、坐在立亡(消失)和日中无影。因为神奇,所以受到民众的崇拜,这本来也是常事,生活中就有。不过他们的持续影响是与道教的提倡和相关信仰空间的建立密不可分。我们知道,葛洪是道家杰出的代表,他的《神仙传》记录了多位神仙的故事,有的是上古的传说人物如彭祖等,有的是历史人物如刘安、张道陵等,但大量的是民间传说人物如黄初平等,把生活中的传说人物与上古传说人物,尤其是历史人物放在一起作为道教中修道成仙的典范,所起的信仰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传说真实被作为历史真实对待,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和差异。民众或信众则将艺术真实当成了历史真实或生活真实来看待,实现了道教传播和扩大影响的目的。《神仙传》中大量的神仙人物后来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被推崇并被大量的故事所演绎,成为民间影响巨大的仙人或神人,长期受到崇拜,上述原因是最为重要的,而黄大仙仅仅是其中之一。

  通过民间日常方式的修炼就可以成仙,是道教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提倡的一种特殊方式,目的是以此引起平民百姓的关注和加入。《神仙传》中大量民间人物故事的进入就是例证。黄大仙是一位放羊的,非常普通。但却通过自己的修炼和仙师的指点,最后成仙了。故事因为发生在浙江的金华山,当地百姓藉此为他修建道观并进行供奉和崇拜,于是,道教和民间传说相辅相成并最终成为信仰就完成华丽的转身: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种传说而到信仰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使信仰与神奇的传说结合而使信仰显得非同一般,同时,反过来民间会继续保持这种传说以使信仰的神奇性拥有持续的生命力。这种信仰的源起非常突兀但却也非常自然,而且带着地方民众朴素的感情,因此,具有浓厚的民间土壤和持续传承的生命力。

二、必然与偶然:社会变迁到庙宇淹毁

  从传说到信仰有其偶然和必然性。偶然是这一传说被葛洪记录并进入道教系统,而必然是一旦进入信仰系统,各种因素就会叠加累积并放大,民众的推波助澜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依托。应该在南北朝时期,金华地方民众感于黄大仙的信仰,修建了祠宇进行祭祀和崇拜,于是就有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凭吊感叹抒发感情。沈约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沈是南北朝时人(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曾任东阳(治在今金华)郡太守。任上时有一次他到赤松山去,就写下了《赤松涧》一诗:

  松子排烟去,英灵眇难测。

  惟有清涧流,潺湲终不息。

  神丹在滋化,去輧于此陟。

  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

  渴就华池饮,饥向进霞食。

  何时当还来,延伫青岩侧。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王彦龙]乡民艺术的历史记忆与宗教呈现
下一条: ·[高丙中]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马光亭]认猪为母:苏北乡村的动物信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