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高志明]寻访德昂族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作者:高志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2 | 点击数:4365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高志明,男,河南周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文为作者进入云南德昂族地区调查的田野随笔,生动可感。


 
  德昂族是我国西南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文史籍中出现的濮人、扑蛮、蒲人、金齿、波龙等,都被认为是德昂族先民。在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德昂族被识别为单一民族,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意愿,变更为“德昂族”。
 
  德昂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等地,邻国缅甸亦有分布。德昂族人口不多,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仅有2.05万人。在德宏州芒市,有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那里生活着3000多名德昂族人,是国内最大的德昂族聚居区。
 
  我长期从事滇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尤其关注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等口头传统。2017年初,我计划深入研究德昂族的口传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它是德昂族的文化标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然而,正当我准备前往德昂族地区调查时,听到了一个噩耗: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项目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史诗演唱歌手李腊翁驾鹤西去,享年89岁。
 
  李腊翁是享誉德宏州的民间歌手。“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口头演述,对歌手的知识积累、口头表达、记忆力、创编能力有极高要求。李腊翁知识渊博、唱诵技巧高超,不仅会唱,还会用德宏傣文记录,从而进行书面创作。
 
  李腊翁逝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德宏州,这是德昂族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我非常遗憾没能来得及对他的史诗演唱进行研究。人亡歌歇,这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保护的严峻现状。
 
  经多方打听得知,李腊翁带有一名徒弟,叫李腊拽。于是,我联系了当地干部,动身前往调查。
 
  众所周知,史诗尤其是创世史诗,与一个民族的渊源有着密切关系。德昂族最初从哪里来,在历史上究竟经历过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当地德昂族干部的陪同下,拜访了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腊拽。
 
  我们进山的时候正是雨季,天气阴晴不定。从乡政府出发前往李腊拽所在的三台山乡卢姐萨村,需要驱车翻山,道路非常湿滑。卢姐萨村位于群山深处,地势较高。李腊拽的家就在一排不起眼的院落中间。李腊拽是1947年生人,“腊”相当于汉语里的“阿”或者“老”,很多德昂族、景颇族人的汉语名字里都有这个词;“拽”在德昂语中是“排行第二”的意思。
 
  李腊拽是一个朴实谦和的人。接到电话后,他一直在家门口等着我们到来。老人除了本民族语言之外,还会讲傣语、汉语。一番寒暄后,他便用地道的汉语方言向我解释何谓“达古达楞格莱标”。原来,“达古”和“达楞”的意思是“很早很早的祖先”,也就是传下这些古歌的祖先,“格莱标”就是“话”,古话互相传的意思。
 
  “阿公阿祖,很早很早的时候,一代一代传下来,知道的人又互相传,这就叫‘达古达楞格莱标’。因为德昂族没有文字,只能你传我、我传你。比如,盖房子怎么盖,他就按照达古达楞传下来的经验做。”李腊拽说。
 
  我向李腊拽请教在“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中,德昂族是怎么来的。李腊拽说:“人种是用葫芦保存下来的。”
 
  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远古的大地上,熊熊山火将要爆发了。天上的神就来地上挑选心地善良的人,最后挑了8个男人,把他们装到葫芦里,把葫芦放在大海边。大火吞没了世界,太阳、月亮都被火烧掉了,土壤也被烧糊了,人类毁灭了。
 
  大火过后,葫芦里面的人闻到外边烧糊的土香味,就好奇地往葫芦口的方向爬去。到了葫芦口,他们飞到地上。由于没有吃的,他们就吃那些散发香气的焦土,吃了之后肚子大了起来,再飞不起来了。他们吃土的时候,不停地甩,甩到地上的土就变成了不同的动物。
 
  8个人商量,如要繁衍,都是男人不行。他们就请天神、地神作证,4个人为一伙儿朝不同的方向走,等到相遇的那一天,谁先说话谁就当女人。他们不知道走了多久,历经了多少风雨,终于有一天见面了。西边的这一伙见到人就吼:“哎!你们是人、是鬼,还是妖怪?”他们忘了之前发过的誓言,就变成了女人。男人、女人一一配对,重新繁育了人类。
 
  “传说我们德昂族就是南方这一对祖先传下来的后代。”李腊拽说。
 
  德昂族被称为“古老的茶农”,我还询问了关于茶叶的故事。李腊拽讲了一个更长、更复杂的故事:
 
  早期的神“本杰昆桑”为了大地的生机舍尽肉体,灵魂变成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天地间飞个不停,最后渴累而死。一个本要去寻找天地边界的人经过大鸟的尸体时,从它的嗉子里发现了3颗闪着绿光的种子。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就带回去给他岳父作为远行回来的礼物。
 
  这人是上门女婿,他岳父的老母亲患眼疾多年,已经失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家一个女仆种下这颗种子,长出了树。女仆用采下的叶子沾清水滴在老母亲眼部,竟然无意中治好了老人的眼病。女仆高兴地大叫“亚哊”,意思是“奶奶看见了”。后来德昂语中茶叶就叫“亚哊”。
 
  李腊拽讲起古老的神话就停不下来。他说,这些都是德昂族祖先传下来的故事。他平时会在不同场合演唱给寨子里的人听。有些故事也是祖祖辈辈讲给儿孙的睡前故事,它们都是“达古达楞格莱标”,共同构成了德昂族的民族记忆和情感。
 
  出村路上,我遇到好几位穿着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劳动归来。在当地,传统服装仍然是德昂族人的日常穿着。相信在这个“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德昂族聚居区里,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达古达楞格莱标”,会找到适合当下社会发展、契合民族需要的方式长久地传承下去。
 
  (原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报》2018年2月23日第11版;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周大鸣]饮酒作为山地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
下一条: ·[康岚]“谁是外地人”:大都市居民的地域身份意识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熊威] 从“认奘不认坟”到“认奘又认坟”:德昂族丧葬文化变迁研究·[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
·[李全敏]礼物馈赠与关系建构:德昂族社会中的茶叶·[徐俊六]景颇族口传史诗“目瑙斋瓦”吟唱初探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央吉卓玛]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
·[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朝戈金]“多长算是长”:论史诗的长度问题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德昂语《德昂古歌──达格达楞格莱标》出版
·[尹虎彬]口传史诗研究的新趋向·[施爱东]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
·[朝戈金]再谈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朝戈金]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钟敬文]《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序
·[廖明君 朝戈金]口传史诗的误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