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

锦“绣”河山:石林撒尼刺绣可持续生计培训班
  作者: BEJ/CLT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2 | 点击数:5878
 

  位于滇东高原腹地的石林既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尼族刺绣的故乡。中国南方喀斯特是全球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代表。石林喀斯特历经2.7亿年的演化,以其丰富的形态和色彩成为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参照之一。

  在石林世界遗产地分布着72个自然村落,世代居住着约6.77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彝族撒尼人。他们创造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并拥有包括撒尼刺绣在内的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尼刺绣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经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如今的撒尼刺绣形成了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色明显的风格,并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长期以来,撒尼刺绣产品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目的是美化自己的服饰或装饰家居等。随着石林市场经济和旅游的发展,人们对包括撒尼刺绣品在内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一方面,由于该项技术难度大,习艺、制作周期长,学习传统挑花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类似的机器制品以其低廉的价格,给传统手工刺绣品带来巨大的冲击。据初步调查,目前在整个石林县境内,多数的相关商店经营的商品均以机器制品为主。撒尼刺绣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自2017年起,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世界遗产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项目三期(2017-2020)下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活动的三处试点之一。这一活动旨在以绿色生态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通过探索自然和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效应,让遗产地及周边居民能够分享遗产保护带来的利益,自觉成为遗产地的守护者和主人,让遗产地得以持久有效保护。

  作为试点活动的一项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与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石林妇联、石林文广体局等单位于2018年1月23日至29日共同举办了云南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能培训班。60位学员包含石林彝族撒尼刺绣行业妇女联合会成员、撒尼刺绣非遗传承人、项目重点培育村落绣娘和教师等,其中95%为女性。

  在七天的培训中,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黄鹏川、樊凯、卢俊三位老师首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现代文创视角下的云南民族元素设计”的演讲。随后,学员们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跃英和昂金兰研习了濒临失传的石林传统刺绣技法、石林彝族传统服饰的裁剪缝制、石林传统儿童帽子绣制方法。

  在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资深从业经验的曹彩梅和张丽琼为学员们讲授了包括彝族传统图案传承与色彩创新设计与运用,色彩搭配、营销理念、产品设计引导,彝族服装测量与出格理论等课程,让学员们得以从产业和市场角度认识传统技艺。在最后一天,组织和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单位、学员和院校对此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并进行了校企合作的签约仪式。

  学员们对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未来培训的开展以及撒尼刺绣可持续生计的推进提出了建议。撒尼刺绣县级传承人潘永仙认为,从此次培训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坚定了要坚持纯手工刺绣的想法。石林民族中学的王玲宁老师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有机会向撒尼刺绣传承人学习做传统服装和帽子,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希望未来培训能和教育系统相结合,培训中小学相关的教师,面对孩子们开展,从小进行传承。

  在此次培训班的基础之上,本项目下还计划开展一次撒尼刺绣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向当地广大爱好撒尼刺绣的单位和个人征集刺绣产品设计方案。通过赛事快速获取可量产并适合上市销售的刺绣产品。并且充分研究挖掘撒尼刺绣的文化价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技艺走向市场提供经验,为通过创意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

  此次培训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石林三年合作项目下的首项活动。希望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石林试点活动能成为落实中国十三五规划”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坚实行动,成为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履约行动,成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在地行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02-02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下一条: ·保持传统游戏与独特体育运动的活力,促进发展与和平
   相关链接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
·视频 ‖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张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愿景·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理念及实践(讲座述要)
·[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
· 2022年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各国通过历史性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月21日:国际茶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