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作者:徐赣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20 | 点击数:7996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之“民”不应局限于下层民众,也包括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群体。民俗学强调要关心人的生活研究,而不是静止的凝固的“俗”的描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今后具有普遍意义的国民生活方式,也应是民俗学关心的重要领域;民俗学需要关注科技世界中的民俗,那么掌握科技的中产人士,就应该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在新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也需要都市化,都市民俗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推动民俗学学科的转型。关注都市就必然关注不同于以往的农民为主的群体的生活,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在当代中国逐渐崛起,并且日益成为都市人口的主体部分,可以视为民俗学所研究之“民”。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区别传统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对象,对此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观照我们传统民俗及其传承路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民俗学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研究,确乎与以往的研究范围有很大的区别,偏离了传统民俗学的研究路径。但是任何的学科要有所创新,都不得不重新考虑其研究对象。都市民俗学如果能致力于对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望破局前行,从而实现研究方法和理论问题等各个方面的时空转向。

  相比于欧美和日韩等先发达国家,我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尚未完全定型,该群体也仍有许多未确定性。本文在此主要是提出问题,具体的研究,不管是对于中产阶级群体还是生活方式本身,目前来看都是需要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于建构未来国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借鉴,他们讲究精致和艺术品位,正是引导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动力。倡导一种有格调的健康生活方式,培育良好的行为举止素养,也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总之,中产阶级作为民俗学的研究课题,是在都市民俗学框架内提出的,也就是现代都市中需要关注的对象和问题。对都市中其他新成分或群体,民俗学也不应该放弃。关注当下,介入现实社会,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文化,引领时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也是民俗学今后可能尝试的领域和可以做出的贡献。同时,借助新的课题,尝试新的方法,借鉴新的理论和跨界的视野,生成新的民俗学传统,以推动我国民俗学的转型,未尝不是可以预期之事。

(本文源于《民俗研究》2017年04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专题║ 前沿话题: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下一条: ·[吉国秀]作为一门学科的民俗学:纠缠于技术想象与历史想象之间
   相关链接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
·[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察应坤]村级治理中革新力量与风俗的博弈
·[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岳永逸]“杂吧地儿”: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一种方法
·探索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现代意义·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暨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岳永逸]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
·[周大鸣]饮酒作为山地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梁家胜]再论民间叙事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品牌宣言——中国优秀传统生活方式振兴计划·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上风第五届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征文启事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林海聪]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
·[刘垚 沈东]回顾与反思:中国都市民俗学研究述评·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沪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