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兆元 林美容 游红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18 | 点击数:4727
 

      田兆元:谱系性存在于互动性之中,没有互动,谱系就会僵死。比如两岸的交流,没有互动,就会冷漠对抗。谱系建立要加强互动,构建亲密关系。现在像两岸妈祖信仰活动的互动就很好。刚才讲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台湾来大陆修建祖庙,会重新认祖,形成信仰争夺,也是很正常的。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分灵到台湾的相关信仰,现在分灵到大陆,开始从台湾那里返回到大陆,发展民间信仰,构建新的文化谱系,这也是有利于相互交流的。上海有30万台湾同胞在这里发展事业,需要一种信仰来构建自我的认同与上海的地域认同,形成信仰的互动性。所以天妃宫的重建势在必行,也希望林老师对于妈祖庙的建设提出建议。上海这样的文化多元的城市,可以从湄洲岛祖庙直接分香过来,两岸妈祖的交流,促进上海天妃宫的重建,也是有益的。上海的妈祖信仰原来福建人做主导。今天,上海妈祖信仰由福建人、台湾人和上海人来共同建设,可以见出文化互动的丰富性。

      林美容:有关东海的思考,对整个台湾的发展,用考古学的观念讲,有一个文化层的概念可以拿来用。台湾在地理上接近南海一带,这是台湾文化的底层,不可否认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原住民文化的一部分,基本上与东南亚南岛语系太平洋岛屿相关。在这之上,才有汉民族所带过来的东亚文明的文化层,这个文化层的积累一直要延续到日本时代以及战后蒋政权复兴中华文化。在日本时代受到明治维新的影响,除了带来日本文化,也把西方文明带过来了。而战后蒋政权的技术官僚则是美国文化的代表。所以在台湾积累的文化层的最上一层即是西方文明的这个文化层。但是相对于汉人主导的东亚文明这个文化层,西方文明这个文化层在台湾的积累是比较浅薄的。这是我对整个台湾的文化积累的思考和建构。这三个文化底层架构,往南联系到整个东南亚南岛语系太平洋岛屿,往西、往北联系到整个汉字的影响圈,往东到太平洋的彼岸也联系起来了。以前我研究台湾就只是台湾,近年来我研究台湾的魔神仔,台湾的通灵人,反而觉得有许多是世界性的共通现象,例如我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来解释魔神仔传说和故事的形成,让台湾与世界牵连在一起的,整个都是牵连在一起的。集体无意识不属于任何民族,是世界性的。

      田兆元:这就是我们说的地域文化、国家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三种层次的最好注脚。我觉得我们要书写东海的谱系,首先是对族群和文化的认识。我把谱系平面化,我不认为神界关系森严,民间信仰都是平等的,我们可能是承认在交流中有先后的关系,发生有先后,但是在信仰的世界没有高低上下的关系。历史的信仰在现实中都出现在一个平面,都是一种现实应对。把台湾的信仰谱系当成一种复杂的现实存在,不是一种立体的、一层一层排列起来的。民间信仰研究要重视历史,更要关注现实。每一种信仰,都是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

      林美容:现实社会中这些都是存在的,田老师说的平面的观念是一个国际性的思考。

      田兆元:我们今天讨论两岸的问题,民间信仰是一个美好的东西,为了平安的东海、平安的南海、平安的台湾,“一带一路”的平稳实施。我们用学者的眼光,来为海洋民俗文化做一些事,为两岸的幸福做一些事情。通过我们的书写,表达一种合适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宗旨。两岸文化圈研究,两岸民间信仰谱系研究,都是朝这方面的一种努力。

本文原载:《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杨德睿 王建章]事、功、斗:河北无极县某村的“迷信”的理论意涵
下一条: ·[黄韧]中国民间信仰在都市化语境中纠纷解决功能
   相关链接
·[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王婷婷]文化圈视域下的神话传说融合·[田兆元]神话的三种叙事形态与神话资源转化
·[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田兆元]研究当代神话可以写在神话学的大旗上
·[田兆元]中国春节:节庆符号背后的文化叙事·[漆凌云]汉文化圈视域下的中琉天鹅处女型故事比较研究
·[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朝圣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田兆元]毛衣女故事之生育互助问题——传统叙事的向实研究路径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田兆元]文化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田兆元:年味营造与代际传承
·[田兆元 游红霞]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田兆元]“龙的传人”文化符号形成的历史依据
·[田兆元]传播视野下的学科发展研究·[田兆元]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