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张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香火观念与进香仪式
  作者:张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9 | 点击数:14353
 

摘    要:举香祭拜,几乎为汉人宗教信仰的特色。香于汉唐之时由西域与南洋传入中国,逐渐在原有的佛教用香文化之上,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香火”观念与象征。香灰与香炉也成为神圣的结晶与器物而受信徒珍惜与膜拜。台湾民间庙宇流行前往老庙或大庙谒祖进香,仪式过程中,庙方或信徒无不向老庙神明进贡高级香材,也迎回珍贵的老庙香灰回去供奉。进香仪式核心价值在于香火传承,在于获取老庙的历史记忆与象征的灵力。让老庙与新庙得以建立尊卑关系,让民间信仰中的人情伦理与知识技术得以永续传承。

关键词:香火 香灰 香炉 进香

作者简介:张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 台北 11529


  一、前言

       香的使用与香火在民俗信仰上的重要性,虽人人皆知,但却不易研究。过去在历史学与民俗学上虽有许多文献记载,但是人类学上有关香的文化意涵与象征的讨论,却是不多。李亦园首先指出“香火”是中国进香与西洋朝圣两者差异之核心。但是李先生并未分析何谓“香火”,仅说明香火具有“沟通”与“表示渊源”的作用。①

  笔者最先指出神明的分香仪式,与祖先崇拜中分家时的“捻香灰”以及分灶火的仪式,是同源派生出的两个仪式,香灰与香火可以同时用来说明神明与祖先的灵力②,也用以表示两庙或是两家之间的渊源关系。所谓的捻香灰仪式是选定一个日子,在本家祭祀祖先之后,然后从香炉中取出一些香灰,带回分家,放在香炉中,设立一个新的祖先神位。③

  吕理政也指出分家时有“分香”仪式,移动香炉时称“出火”,安置祖先神主牌与香炉时称“安香”,凡分香、出火、安香都要择吉日行之。家宅迁移时,择吉时是以安香的时刻为准,可见祖先的香火为家族的中心。④

  二、香的作用

  在台湾汉人民间信仰中,烧香的作用很多,诚如刘枝万所说:

  香在中国民间信仰上,实有通神、去鬼、避邪、祛魅、逐疫、返魂、净秽、保健等多方面作用,尤以通神与避邪为最,则由香烟与香气之二要素而演成者;盖香烟袅袅直上升天,可以通达神明,香气荡漾,自可辟御邪恶,乃是人类所易于联想到之作用。⑤

  说明汉人的宗教用香已经有很长远的历史,宗教用香的多种功能当中,尤其以通神与避邪最被接受。另外还有一项不多见的作用,民间信仰中以香作为占卜工具,来传达神明的指示。民间流传的“神传二十四种点香谱之吉凶表”可以说明。亦即,平常烧三根香,如果三根香烧出一个“象”,便可用来知卜吉凶。例如:三根香齐整等高,是为“平安香”,表示平安无事。三根香若左边两根等高,右边一根较低,则为“催命香”,月内家中有命终之人。若是左边两根等高,右边一根较高,则为“长生香”,三日内有人来相邀请。  

       三、香的历史与使用⑥

  根据S.Bedini的考察,先秦时代(前250-前200)中国人已经以有香味之木头,或兰蕙植物,或艾属植物混以动物脂肪,加以烧化来尝试与神明沟通。另外,松脂烧化后所产生的气味与香烟好似灵魂般轻盈,尤其被加入仪式中,以祈求长生不老。如此渐渐发展出借着焚烧香草木之香烟缥缈,将个人心愿传达给上天之作法。但是,Bedini指出,中国现在一般人用的香,却是汉武帝时才由印度传入中国。汉武帝时自印度、锡兰、安息输入各种香料,有的甚至辗转来自苏门达腊,如樟脑、丁香,以及来自西方的玫瑰油等等。⑦

  中国古籍如何记载香呢?收录于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宋明著作相当多,可以提供给我们不少关于中国对香的使用与用香的历史。目前可见有关香的典籍以唐宋明为多,可以印证Bedini认为汉唐以后中国才从西域与南洋大量输入香料,以及陈擎光⑧、邸艳蕊⑨所说,中国人于唐宋时期学会制作合香⑩,并开始发展出属于中国文化特有的香料调配方法与香味的选择。

  中文“香”字的原始意涵是什么呢?宋朝洪刍的《香谱·香之事》记载:

  《说文》曰芳也。篆从黍,从甘。隶省作香。春秋传曰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香之远闻曰馨。香之美者曰鬯,香之气曰馦。《尚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毛诗》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毛诗》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国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左传》兰有国香。《国语》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11)

  洪刍很概要地说明香的意思是芬芳,篆书的写法是由“黍”与“甘”两个字合成,隶书简省写成“香”。此字是用来形容黍稷植物发散出之气味芬芳。后来的用法是衍伸为形容人的美德或邦国之光荣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也用来沟通神明与上帝。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洪刍文中引述的香味主要指的是黍稷植物煮熟之后所散发出的香味,亦即食物供品的香味。

  近人黄典权提出他的独特见解,认为汉人的“香”最早的产生应该不是今日的焚燃,而是蒸酿。香的气味是由蒸煮谷类而得,或由谷类酿造成酒醴再蒸扬而感,祭典所重本在“酒”,所以古祭“奠酒”遂成祭式重点,“祭酒”成为主持人的特称。《诗经·大雅》“卯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指的是上帝喜欢盛装于豆登酒器内的香味。(12)

  黄典权也认为自从东汉佛教入华之后,“馨香扬荐,开启了宗教信仰的新方式,新体会。礼佛结缘,香火主其象征。中国原有从‘黍稷’蒸腾的‘馨香’,被沈檀的焚香所冲淡”(13)。黍稷馨香转为沈檀焚香之后,香料的种类丕变,香器也由“豆登”变为“炉”。

  东汉以后佛教使用的香料、合香的制作法、香的象征意涵等,相当程度地改变了汉人用酒食香祭神之习俗,包括:1.佛教的沈檀之香无食用意义,中国上古牛羊黍稷之香应该是指称黍稷之香的意义。2.佛教烧香不祭牛羊,显然不杀生也是重点,华人接受了佛教以植物而非动物油脂烧出之香为尚之观念。3.佛教以凡夫有执着有臭味,佛菩萨则无执着无臭味。

  虽然汉人接受了上述佛教的焚香礼拜观念,但是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原有观念,并发展出独特的香的观念。笔者以为上古牛羊黍稷之食香之意义,仍然保留在民间信仰中烧香的底层。民间神明仍然具有祖先性质,仍然需要饮食,因而添加在佛教的沈檀香之上的,是一种食物的想象,来供奉给神明,一如民间所说“凡人以五谷为食,神仙才以香为食”。这种把沈檀香当做一种上等,或说是象征食物来供奉神明,恐怕与佛教用香目的相去甚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吴重庆]民间信仰中的信息沟通与传播
下一条: ·[高万桑]存在一个中国北方宗教吗?一篇述评
   相关链接
·[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丁影影]族群认同视野下龙南客家香火龙的传承路径研究
·[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宋元香事
·[彭牧]祖先有灵:香火、陪席与灵验·[彭佳琪]亲属称谓与香火继承
·南宁展演“香火龙舞”等百年乡土民俗文化庆国庆·[杨育]太平鼓:祭祖驱疫的歌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