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岳永逸]教育、文化与福利:从庙产兴学到兴老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2 | 点击数:7333
 

  注释:

  [1]Judith A.Berling,A pilgrim in Chinese Culture:[Chin lin]:Negotiating Religious Diversity.Maryknoll,N.Y.:Orbis Books,1997,pp.41-47

  [2]岳永逸:“Holding Temple Festivals at Home of Doing-gooders:Temples Festivals and Rural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Cambridg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vol.9,no.1(2014,3),pp.48-95;《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9-53、83-106、166-171、307-316页;《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99-200、213-217页

  [3](清)天下第一伤心人:《辟邪纪实》,同治十年重刻本(1971年),第1页。

  [4](清)张之洞:《劝学篇》,李忠兴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0-121页。

  [5]首倡庙产兴学的张之洞并非是主张将所有的庙产都用来兴办新学,而是给僧道留有活路。就是在上引的《劝学篇》文字的后边,张之洞接着写道:“大率每一县之寺观取什之七改为学堂,留什之三以处僧道,其改为学堂之田产,学堂用其七,僧道仍食其三。计其田产所值,奏明朝廷旌奖僧道,不愿奖者,移奖其亲族以官职,如此则万学可一朝而起也。以此为基,然后劝绅富捐赀以增广之。”

  [6]左玉河:《拧在世界时钟的发条上:南京国民政府的废除旧历运动》,《中国学术》2006年第21辑。

  [7]岳永逸:《视频化时代的节庆与曲艺》,《曲艺》2015年第2期。

  [8]Shuk-wah Poon,Negotiating Religion in Modern China:State and Common People in Guangzhou,1900-1937.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11.

  [9]Rebecca Nedostup,Superstitious Regimes:Relig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Moderni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9.

  [10]立法院编译处编:《中华民国法规汇编》,中华书局,1934年,第376、794-796、807-814页。

  [11]立法院编译处编:《中华民国法规汇编》,中华书局,1934年,第807页。

  [12]立法院编译处编:《中华民国法规汇编》,中华书局,1934年,第813页.

  [13][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86-102页。

  [14]李景汉编:《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422-423页。

  [15]傅振伦:《民国新河县志》第四册,民国19年铅印本,第33页。

  [16]何柏达:《安远庙会——以城隍庙会为例》,罗勇、劳格文:《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1997年,第27页。

  [17]邰爽秋编:《庙产兴学问题》,中华书报流通社,1929年,第79页

  [18][英]杰克•古迪:《烹饪、菜肴与阶级》,王荣欣、沈南山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4-215页。

  [19]Paul A.Cohen,“The Post-Mao Reform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47,no.3(1988),pp.518-530.

  [20]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第29页。

  [21]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0卷《江浩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2-243页。

  [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32页。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11页。

  [24]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6-51页。

  [25][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31页

  [26][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韩倞等译,北京出版社,1980年,第167-169、533-547页;[加]伊莎贝尔•柯鲁克、[英]大卫•柯鲁克:《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安强、高建译,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19页。

  [27][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25页。

  [28]Tim Oakes and Donald S.Sutton(eds.),Faiths on Display:Religion,Tourism,and the Chinese State.Lanham: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10.

  [29]刘子倩:《承包“泰山”利益链》、《疯狂的寺庙》、《寺庙承包:多头管理监管难》,《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2期。对被承包信仰的学理诠释,可参阅岳永逸:《民族国家、承包制与香火经济:景区化圣山庙会的政治-经济学》,未刊稿。

  [30]岳永逸:《革“弊”?中国人-神敬拜的礼俗辩证》,未刊稿。

  [31]Adam Y.Chau,Miraculous Response:Doing 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69-72

  [32]Adam Y.Chau,Miraculous Response:Doing Popular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169-239

  [33]Graeme Lang,Selina Chan and Lars Ragvald,“Temples and Religious Economy”,in Yang Fenggang and Joseph B.Tamney(eds.),State,Market,and Religions in Chinese Societies.Leiden,Boston:Brill,2005,pp.149-180;Selina Ching Chan and Graeme Lang,“Temples as Enterprises”,in Adam Yuet Chau(ed.),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1,pp.133-153

  [34]岳永逸:《传统民间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以华北梨区庙会为例》,《社会》2008年第6期。

  [35]岳永逸:《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25-279、324-325页。

  [36]刘铁梁:《村落庙会的传统及调整———范庄“龙牌会”与其他几个村落庙会的比较》,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52-309页。

  [37]高丙中:《一个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志》,《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8]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85-168页。

  [39]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50-84页;华智亚:《龙牌会:一个冀中南村落中的民间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06页。

  [40]Chang-t’ai Hung,Going to the People: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FolkLiterature,1918-1937.Cambridge: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Harvard University,1985;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思想史论(1918-1937)》,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1][意]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42][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04页

  [43][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刊行会:《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报告》第三卷,岩波书店,1985年,第42-43页。

  [44]李景汉编:《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17-419页。

  [45]Willem A.Grootaers.“Les temoles villageois de la region au Sudest de Tat’ong(Chansi Nord),Leurs inscriptions et leur istoire”,Folklore Studies,Vol.4(1045),pp.161-212

  [46]陈永龄:《平郊村的庙宇宗教》,燕京大学法学院学士毕业论文,1941年,第32-102页。

  [47]Willem A.Grootaers,“Catholic University Expedition to Hsuanhua(South Chahar)‘Preliminary Report’”,Folklore Studies,Vol.7(1948),p.136

  [48]徐霄鹰:《歌唱与敬神———村镇视野中的客家妇女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9-108页;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169-240页。

  [49][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25页。

  [50]郁喆隽:《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第4页。

  [51]如:杨凤岗:《当代中国的宗教复兴与宗教短缺》,《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Religion in China:Survival and Revival under Communist Rul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52]Victor W.Turner,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9.

  [53]顾希佳:《东南蚕桑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80页。

  [54]岳永逸、王雅宏:《掺乎、神圣与世俗:庙会中物的流转与辩证法》,《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3期。

  [55]胡国钧:《胡公大帝信仰与方岩庙会》,《中国民间文化》1991年第4辑。

  [56][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47-156页。

  [57]徐霄鹰:《歌唱与敬神——村镇视野中的客家妇女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9-180页。

  [58]陈廷一:《魂殇:河南周口市“平坟风暴”调查与冷思考》,《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4年第3期。

  [59]陶思炎:《南京高淳县的祠山殿和杨泗庙》,《民俗曲艺》1998年第112期

  [60][法]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9页。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5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祝鹏程]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下一条: ·[李华]散杂居地区回民婚俗文化探析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