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品添加剂(下毒)谣言
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大众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惑。一是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完全脱离,消费者难以监督生产流程,无法控制食品安全,对超市食品有一种茫然的不安全感;二是现代食品工业日益专业化、全球化,食品生产从原材料到添加剂,再到生产过程,全都超出了公众的常识领域,食品种类、形式和口味日益多样,新鲜食品层出不穷,人们与生俱来地对那些新生事物抱持怀疑态度。
食品谣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社会上普遍弥漫着一股对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生产方式、制作环境、存贮运输、政府监管诸环节的严重不信任情绪,滋生了大量的食品谣言。非法添加剂彻底搅乱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理解,人们将食品添加剂等同于化工毒剂,视作洪水猛兽,如:“兰州拉面使用的蓬灰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喝可乐会导致死精不育”“猪饲料中的砷制剂会使人慢性中毒”“豆浆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豆浆精”“顶花黄瓜是避孕2催生出来的”等。为了吸引眼球,方便理解,谣言家还常常给食品添加剂贴上传统毒药标签“砒霜”,如《最熟悉的食物却毒如砒霜!》《7类砒霜食物!你都吃过吗?》《这7种肉,医生已禁,比砒霜还毒》等。
凡涉食品添加剂的谣言,全都避而不谈食用量的问题。谣言中常常说某食品含有某种有害物质,可是,有害物质要达到多大的量才能发挥其“害”的作用呢?这一点谣言永远不会告诉你。比如,“拉面致癌”传闻自从2006年问世以来,几乎每隔两年就会流行一阵。有记者还专门就此进行实验,从市场买来“拉面剂”,调水放入纸杯,过了14小时,“杯中出现了绿色沉淀物,连杯沿也被染成了绿色;此时杯中的水已经见底,垫在下面的报纸被打湿一大片,距离很远就能闻到明显的碱水味”。但这一结果是不是就能说明拉面剂有毒呢?当然不是!拉面剂主要配料为食用碱,碱具有腐蚀性,高浓度的拉面剂能够蚀透纸杯是很正常的,可是有谁会用如此多剂量的拉面剂调开水喝进肚子里去呢?毒理学鼻祖巴拉塞尔萨斯(Paracelsus)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事实上只要不拿拉面剂当奶粉泡着喝,食品中的弱碱性对人体丝毫无害。
可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这些科学知识。“公众在接受食品安全信息时往往是‘二分法’,只认定食物安全还是不安全、有毒或无毒,而不会关注毒性的程度和发生条件。”
在许多消费者印象中,商人唯利是图、政府监管不力、城乡互不信任,没有一个环节是让人省心的。《今日头条》根据4.8亿用户于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使用情况,挖掘食品安全大数据,得出食品安全热词前8位为: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山梨酸、肉毒杆菌、大肠杆菌、双酚A。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含有这些“有毒”物质的食品,无疑都是“有毒食品”。食品企业使用此类添加物,无异于往食品中“下毒”;明知食品原材料中含有或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此类物质,却不采取措施,也是一种变相“下毒”。
四、虫害与病害(下蛊、下瘟疫)谣言
现代社会的蛊毒观念已经越来越淡,但是,人类对于那些自己所不熟悉的,望之令人恶心的各种毒虫,依然怀有恐惧心理,有些人甚至看到“蠕虫”两个字,都会产生心理不适反应。这种人类对于虫类天然的厌恶感决定了虫蛊叙事也是永恒的谣言主题之一。
2014年7月开始,一批关于“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的图像谣言广为传播,如:“各位亲朋好友注意了!现在江苏徐州地区和安徽宿州萧县地区猪肉已大面积出现钩虫,病猪来源还在调查中!此虫是寄生虫的一种,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人吃之后能够存活在体内攻其心脑!危害巨大!现已有朋友买到过这种肉,亲眼所见,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请各位速速转告。看到的转一下吧!”谣言还附送大量图片,显示猪肉中有一些蜿蜒的肉线,或者有人从猪肉中扯出几条长长的线状物。“钩虫”的暗示很容易让人产生恐惧联想,图片令人望而生畏。
其实,猪肉中根本就不存在“钩虫”,线状物无非就是猪身上的血管、神经纤维或淋巴管之类,全是猪体组织。之所以“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是因为它们本身并不是有生命的虫类,而是致密的结缔组织,一般的烹饪当然煮不烂。尽管官方媒体反复辟谣,但关于“猪肉钩虫”的谣言依然不断地更换传播地区和渠道,经半年而不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大范围的瘟疫爆发已经很少发生,但是,随着国民人均寿命的延长,癌症正日益成为人们最恐惧、最关心的病害。取代传统“下瘟疫”谣言的,是各种食物“致癌”的谣言。
2007年,因广东部分地区的香蕉产区感染巴拿马病,广州《信息时报》发表了一篇危言耸听的报道《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副标题称“这种致命的‘香蕉癌症’正在快速扩大感染面积,广州人几年后或许吃不到本地香蕉”。“蕉癌”、灭绝、“致命”、“感染”等惊悚词汇迅速引爆舆论热点,“蕉癌”的噱头让许多读者产生了恐惧联想,误以为人吃了这种香蕉也可能“致癌”,人们谈蕉色变。“香蕉产业链上靠包装、运输赚钱的人们也突然无事可做,近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蕉农因谣言而造成的损失至少达7亿元之巨。”
“香蕉致癌”谣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从2007年传到2015年,连续9年从未消停。直到2016年,谣言开始改变角度,转向对运输环节和消费环节的攻击,出现了诸如《这样的香蕉会致癌,千万别乱买!》《香蕉跟这些食物同吃会致癌,长斑,伤肾和中毒》《十种食物放冰箱会致癌,香蕉鲜荔枝火腿面包》等新谣言,香蕉与“致癌”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外,随着现代卫生知识的普及,“病毒”“病菌”也已经取代传统的“蛊”,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新病害,尤其是那些名称中就带着“毒”味的有害物质,诸如“霉菌毒素”“肉毒杆菌”之类,更是令人谈菌色变。
每有流行病肆虐,公众开始恐慌,食品谣言就会趁虚而入,甚至异国他乡的病风一吹,中国的谣言草就会动起来。当英国出现疯牛病的时候,“少吃牛肉,小心疯牛病!”之类的谣言就出现了;当韩国出现禽流感的时候,“吃大盘鸡感染H7N9型禽流感”,甚至“吃樱桃感染H7N9”的谣言也开始大行其道;当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流行的时候,微信上就出现了《致命美食!埃博拉病毒源头被疑为非洲“丛林肉”》之类的文章,警告“不吃街边摊和露天食物,请大家最近尽量不要在外面就餐”。把病从口入的观念拓展、推高到了万病之源的高度。
为了表达批评,2016年4月,云南禄劝县两名网民故意编造了一则吃鱼感染病毒的钓鱼谣言:“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龄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此女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因禄劝有121个鱼塘已感染。”其中的“SB250病毒”明显是取笑信谣者“傻逼250”,没想到如此明显的钓鱼谣言却成了2016年微信圈流传最广的食品谣言,谣言传到哪里,感染的鱼塘就改在哪里,感觉全国各地的淡水鱼都不能吃了。
与病从口入观念相应,谣言将防治疫情和灾难的希望也寄托在“吃”,比如SARS流行时期,上一阵刚流行“喝绿豆汤防非典”,下一阵又流行“吃板蓝根防非典”,甚至传说:“据WHO的统计,目前全球SARS死亡者中,烟民极少;而且在目前所有的感染者中,吸烟者只占1%,而且均是吸烟资历较浅的人,并且其症状较其他普通感染者轻。”原因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位官员在早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紧急筛选抗冠状病毒的药物中,已经初步确认了一些有效药物,其中以尼古丁杀毒效果最佳。”
以吃来祛邪禳灾,大概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传统。如1984年山东烟台曾谣传将发生大地震,其避祸的办法是,“地要喷火,天要塌,吃七种菜做馅的饺子能免灾。”“用石青蛙口沫做馒头吃了,将馒头引子分给别人,遇水可以上浮,躲过这场灾难。”又如2012年河北沧州一带因谣传“附近有一座大庙倒了,庙里的神仙要出来收童男童女,而放鞭炮和吃黄桃罐头可以免灾”,此前卖7元的罐头迅速涨到了12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