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3 | 点击数:6913
 

  九、食品谣言的叙事生长点

  网络食品谣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攻击频率上都远远超出了传统食品谣言,但是通过对新旧谣言的分类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万变不离其宗,多数网络食品谣言还是传统食品谣言的变体。

  截至2017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已收录谣言数据2万多条。条数虽多,类别形态却是有限的,谣言的变化多表现在时间、地点、名称等非结构性的要素上。那么,网络食品谣言相对于传统食品谣言而言,其谣言叙事的创新之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新材料新技术背景下新题材的产生

  谣言的主体和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传统食品谣言的对象自然也离不开传统的食品及其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为食品谣言提供了新的素材,只有当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危及到了公众的安全、当转基因成果进入了食品工业、当造假技术突破了公众的传统认知,新题材的食品谣言才能在公共传播中引起反响和共鸣。

  基因工程的出现,大大地扩展了谣言的素材,许多原来极少受到谣言攻击的蔬果,因为贴上了转基因的标签,从而被消费者视作禁忌食品。此外,由于癌症在健康话语中的分量不断加重,“致癌”已经成为当代食品谣言中最常见也最惊悚的字眼,某类食品致癌、某种添加剂致癌、食物的某种处置方式致癌。相应的,防癌、抑癌也就成了最吸引眼球的卖点。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各种保健、养生类的食品谣言最为丰富。

  (二)劝导篇幅加大,专业术语和精确数字的出现

  随着国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科学的话语权日渐得到肯定,打着科学的旗号为食品谣言助长声势,已经成为网络食品谣言的惯用手法。

  近年来,题为《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的确实证据》的谣言在中文网络中得到数千万次的疯狂转发。谣言开篇即称:“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的确实证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加拿大的肿瘤专家建议:除了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营养不良的成人,一般人并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该谣言集中了网络食品谣言的许多新特征。传统食品谣言叙事极其简单,该谣言却多达5400余字;传统谣言只讲最重要的事件和结果,该谣言却谆谆善诱,利用了大量似是而非的“科学机构”和“专业术语”来说明牛奶致癌的“科学原理”,劝导读者相信其谬论,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

  类似的食品谣言中,打着美国或日本科学家旗号的“研究成果”最多,而且常常利用中国人的数字崇拜,罗列出各种貌似精确的数字。所谓的“抑癌蔬菜排行”就是一则不折不扣的数据谣言:“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公布抑癌蔬菜排行:熟红薯98.7%,生红薯94.4%,芦笋93.9%,花椰菜82.8%‧‧‧‧‧‧芥菜32.9%,雪里蕻29.8%,番茄23.8%。”事实上,如此荒唐的数据根本就没法计算,只能是闭着眼睛虚构出来的。

  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说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言必称美国科学家、日本科学家,动不动来点无从查考的统计数据,这就跟阴阳先生神神叨叨念呢喃一样,无形中给人一种知识渊博、神机莫测的错觉。

  (三)图像的出现改变了谣言信息的构成要素

  口耳相传的谣言是单纯的听觉谣言,网络时代的图片和视频谣言主要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图像信息直观易懂,加强了谣言的感官冲击力,有助于谣言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语言文字的谣言一般会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是,图像的食品谣言凭借其视觉冲击,可以只展示其关乎食品安全的核心信息,忽略时间、地点和人物。一则关于“用盐水浸泡樱桃后,一般每十颗樱桃就会出现7~8只蛆虫”的图像谣言,根本不需要时间、地点和人物,只需要来几张樱桃和“蛆虫”的合影,就足以让消费者在樱桃摊前踯躅不前。2017年4月流传的一则“皮皮虾被注胶”视频中,始终只有一盘虾,以及一双剥虾的手,还有女子的说话声,其他信息都没有提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谣言的传播和效果。

  网络谣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归根结底是因为职业谣言家的出现,他们会煞费苦心地撰写《科学家终于找到牛奶致癌的确实证据》,不辨真伪地爬梳各种各样的食物相克说,加工制作成“21世纪人类健康必备,食物相宜、相克”表,捕风捉影地夸大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无中生有地虚构转基因的“重大新闻”,然后借助传统谣言的叙事方式,专拣公众健康的软肋上拿捏,要么致癌、致命,要么影响生育、性功能,造成断子绝孙的后果。

  当然,食品谣言的蔓延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如果没有食品企业自身的过失,公众的信心没有丧失,谣言家哪来兴风作浪的巨大能量?正如有消费者说:“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次数太多了,我根本不相信有哪种食品是绝对让人放心的,所以在听到这种消息时,我宁可选择相信,也比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要好!”

  此外,食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也为谣言生产提供了素材。“比如有企业经常说我的产品绝对不含添加剂和防腐剂,这明显就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消费者就会觉得有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好的,加了防腐剂肯定对健康造成伤害,这种隐性的标榜在给自己带来利益收入的同时,也会拉低整个行业的健康形象,这也需要企业来认真反思。”

  食品谣言的泛滥,既有传统谣言的结构性要素,也有现代食品工业的不安全威胁;既有诸如三鹿集团的自取灭亡,也有谣言家的推波助澜;既有媒体哗众取宠的成分,也有公众科学素养偏低的问题。可以预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食品工业还会不断地有新工艺、新材料的进入,每一种新的变化都会造成生产与消费之间新的疏离,增加新的不信任,有不信任就一定会有焦虑、有谣言。所以说,谣言永远在路上,辟谣总是滞后半拍。

  (原文载于《民族艺术》2017年第5期,请以纸质版为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下一条: ·[赵洪娟]山东沿海地区春节信仰活动研究
   相关链接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施爱东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