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记》这段慈童故事被涂上很重的佛教色彩,但不难看出原本故事的核心,依旧是菊花与长寿。在日本古代这一故事流传颇广。古代日本传统戏曲能乐中,就收有形成于室町时代的《菊慈童》和《枕慈童》两种。问题是这段慈童故事,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还是日本人再创造的呢?这段故事的最后,提到了魏文帝曹丕。我以为这与曹丕曾撰写《九日与钟繇书》有关。这篇文章写道:“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宴享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者。而芳菊纷然独秀,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菊花、酒、长寿、彭祖等与《太平记》所收故事有很深关联的基本元素,并构成了慈童故事的重要细节。单就菊花而言,所谓“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菊花从古以来就是“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的仙草。中国古代神仙传说中,不乏服食菊花成仙者。如“康风子乃以食菊仙”,又如汉末朱孺子“入玉笋山食菊花,白日乘云而去”。慈童故事中的菊花水,一如张哲俊先生曾指出的那样,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已存在。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少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又《后汉书·郡国志》注引《荆州记》云:“南阳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三十,中寿百馀,七十者犹以为夭。汉司王畅、太傅袁隗为南阳令,县月送三十馀石,饮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广父患风羸,南阳恒汲饮此水,疾遂瘳。此菊茎短花大,食之甘美,异于余菊。广又收其实,种之京师,遂处处传植之。”我们认真比较一下会发现,从曹丕的文章到《抱朴子》,这些典故大多在前引《本朝文粹》中纪纳言《九日侍宴观赐群臣菊花应制》一文中都出现过,到了《太平记》成书的14世纪,这些知识在日本应当是知识人广为知晓的常识。我以为日本知识人14世纪结合上述知识创造出慈童故事,是完全可能的。这个问题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徐州彭祖像
到了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重阳节已经在日本传承了近千年,作为一年中的重要节日,其地位也固定下来。依据江马务《日本岁时全史》的介绍,在江户时代日本人的日历上,有五个节日最被重视,那就是元日、雏祭(三月三)、端午、七夕和重阳。一年中这五个节日最大,俗称“五节句”。江户人亲切地称重阳节为“菊之节句”。饮食上,菊花酒和板栗饭是这一天祈愿长寿的代表性节食。日本人在重阳节食用蒸栗子,并流行在重阳节互赠栗子的习俗。特别是做奶妈的,会在这一天赠给自己奶大的孩子两个分别盛有栗子和年糕的小柜。在日本各地,重阳节食栗子的风俗广有流行,所以有把重阳节称为“栗节句”的说法。这种说法与把重阳称为“菊之节句”一样,言简意赅,生动反映出江户时代日本重阳民间节俗的重心所在。
2010.10.7于成都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0年第12期“民俗志”栏目 【本文责编:张世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