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河北易县后山奶奶庙成为热门话题。当地民间传说,后山奶奶救过刘秀一命,刘秀做了东汉开国皇帝后,建起后山奶奶庙,加以供奉。后山奶奶便因此被神化,每逢阴历三月十五后山奶奶的神诞,当地都有盛大的庙会活动。不过,后山奶奶庙近日突然成为“网红”,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是因为媒体曝光了后山奶奶庙“土酷”的造型:握着方向盘的“车神”、全身绑满钞票的“财神”、皱纹很深的“学神”……“缺哪个神仙,就随便建一个”!
在中国乡土宗教中,各种各样的地方神,恰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八仙,王世贞《题八仙像后》说:“老则张(果老),少则蓝(采和)、韩(湘子),将则钟离(权),书生则吕(洞宾),贵则曹(国舅),病则李(铁拐),妇女则何(仙姑),为各据一端。”一个地方神便是一个界别的“民意代表”,有其具体的分工职能。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例如某些像关羽这样的神明,被赋予很多宗教含义,“身兼多职”,影响力大一些。因此,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人们“造”出一个拿着方向盘的车神,并不让人多么惊奇,反倒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反映。而且再过些年,当“无人驾驶”技术普及后,交通安全不再成为可以担心的话题,车神被逐渐“淘汰”也是有可能的。
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为正统,儒家最强调父系宗法制度。但在民间,老百姓最信仰的神明却大都是女性形象,如东北的“歪脖老母”、华北的“碧霞元君”、东南沿海的“天后妈祖”,两广的“龙母”,还有到处受人尊敬的“观世音菩萨”。老百姓对神明的称呼,就像对自己家里人的称呼,叫一位女神就跟叫自己的老祖母一样,称呼“奶奶”。晚明士绅张岱前往泰山,快要到的时候,问当地老百姓泰山怎么走,可是当地人都不知所云。原来泰山上有位女神碧霞元君,被尊奉为“奶奶”,当地人只知道有“奶奶山”,不知道有“泰山”。看来不管秦皇汉武,泰山封禅多么辉煌,都不及老百姓心目中的“奶奶”重要。
中国人有句老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很多老百姓对女神“奶奶”的崇拜,并不在于她有多么雍容华贵,而是带有很多的乡土气,有发自内心的情感积淀。特别是在北方乡土,“奶奶”随处可见。当年天津最大的道观天后宫住持张修华,在1965年写下回忆文章《道家生活七十年》,提到天后宫时描述道:“王三奶奶是个小型的木像,穿一身现代农村老妪的装束,是个传说中的巫婆。天津有很多妇女对王三奶奶特别迷信,认为它能消灾去病,说什么‘摸摸王三奶奶的手,百病全没有。’经过这样一番渲染,王三奶奶香火之旺在诸神像中仅次于天后圣母。”1925年顾颉刚在《游妙峰山杂记》中提到:娘娘正殿的右手有小间一,供王三奶奶;青布的衬裤,喜鹊巢的发髻,完全是一个老妈子的形状;据人说,这是天津人,确是做老妈子的,因修行而成神。老一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寿臣口述的《倒坐观音台》提供了王三奶奶信仰在北京发展的珍贵史料。王三奶奶在民间有时候也被叫做王二奶奶,称呼她就像叫我们邻居家的一位老太太。
在中国地方神明信仰中的“后山奶奶”“王三奶奶”,这类神明,出身不高,开始主要为下层民众信仰,最终也未成为“顶天立地”的大神。但后山奶奶、王三奶奶这样的小神普遍常见。她们没有精美的庙宇和塑像,河北易县后山奶奶庙则因为“太丑”而遭到一些人的诟病。王三奶奶在天津道教庙宇天后宫中依附于天后,在妙峰山居于侧殿依附于碧霞元君,在北京“倒坐观音台”这座民间佛教庙宇里也是在西北犄角的一间殿,并不能放在观音的主殿位置。实际上,这类小神的民间香火超过主殿主神的例子,并不罕见。有时,正殿主神是帮助庙宇获得“正统”的认可,而民众信仰的其实往往是偏殿中的地方小神。
奶奶神最接地气,与老百姓最为亲密。
本文原载:《中国民族报》2017年9月19日 第08版:宗教周刊·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