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走廊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根据费孝通的理解,我国历史上主要存在三大民族走廊,即“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南岭走廊”。研究民族走廊是打开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的钥匙,也是理解历史上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条重要线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民族走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发展要求。本文在对藏彝走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藏彝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现实发展的需求中,藏彝走廊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藏彝走廊地区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藏彝走廊是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20世纪80年代前后,费孝通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工作中,逐渐提出了藏彝走廊的学术概念。在后续的民族识别过程中,费孝通多次阐述藏彝走廊的概念,明确了藏彝走廊的地理范围并强调其在全国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假如我们能把这条走廊都描写出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诸如民族的形成、接触、融合、变化等。”
这张中国地图中,左下角的白色区域基本就是六江流域所在的区域,也就是“藏彝走廊”所在地。从西向东六条蓝色的曲线分别指代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的位置。
藏彝走廊主要包括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自治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与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即地理学上的横断山脉地区,特别是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由北而南的六江流域在横断山脉地区内的这一部分。在这片区域中,现今居住着藏缅语族中的藏、彝、羌、傈僳、白、纳西、普米、独龙、怒、哈尼、景颇、拉祜等民族。在该区域的南部,同时还居住着傣、壮、苗、回、汉等民族。藏彝走廊现今共有人口1000余万,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这条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藏缅语族诸民族先民南下和壮侗、苗瑶语族诸民族先民北上的交通要道和众多民族交汇融合之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