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祝鹏程]“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作者:祝鹏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2 | 点击数:8327
 

       三、网络代言体的编造策略

      代言体的制造要符合一大原则:被编造的语录名言必须贴合被代言人的公共形象。前文说过,当代网民往往通过媒体中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一个公众人物,这些只言片语构成了大众对该人的初步印象。为了提升辨识度,一些名人也倾向于按照某一既定形象来打造自己,以契合大众的形象期待。对于大多数名人来说,他们在媒体中会呈现出相对固定的性格、观点与立场。比如说起陈丹青、韩寒,眼前浮起的就是独立思考的批判者形象;说起乔布斯、马云,就会令人联想起睿智和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尽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面目要复杂得多,有的甚至和公共形象完全相反,但大众却先入为主地接受了第一印象。概言之,名人的公共权力和意义来自于受众对其意义的集体构型。

      “言为心声”,要让人相信,就要选择恰当的名人,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编造符合该人性格、形象与文风的言论。要模仿“痞子文学”的代表人物王朔,自然要多谈社会问题,并用上“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腔调;要让人以为这段话是杨绛说的,那就最好去谈人生,笔触要带上百岁老人独有的从容不迫。

      新浪微博上有一个名为“丹青有话说”的“高仿号”,以模仿公共知识分子陈丹青的言行吸引网民。它的头像用的是陈丹青抽烟的照片,一副桀骜不驯,聛睨一切的神情,自我介绍上写的是:“说真话,是一个人起码要做到的事!”微博标签则是“时事评论、关注民生、新闻热点”,设定和陈丹青敢于批判的社会形象相合。而它发表的言论也以社会时评居多,且充满了火药味,比如这条:

      【中国教育五大误区】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频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就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这段话不仅在模仿陈丹青的立场,也在模仿他的语气与文风,对于普通网民而言,足以乱真。

      显然,代言体在内容指向和语言形式上都要符合被代言人的公共形象,两者一旦有一方面偏离,模仿就会失真。我们不能想象林徽因操着痞子腔对社会现象发出激烈批判,也不能想象王朔以多愁善感的笔触去描述人生爱情,因为这样的“林徽因”和“王朔”不符合大众的想象与期待。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员舒淇曾在其微博分享了“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其中不乏“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样严重偏离莫言性格与形象的伪名言,从而招致了大众的嘲笑。

      具体来说,网络代言体有以下三种编造策略。

      第一种是直接编造。在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编造者无中生有,出于某些目的,将这些言论归于他的名下,这是代言体中最常出现的编造策略。无中生有是一种相对大胆的编造,这一招对已经去世的名人使用得尤其频繁,因为去世的人无法再开口辩驳,只能任由人编造。

      为了强调真实性,有的编造者还会极力制造确有其言的感觉,比如配上相应的名人照片,直接在言论前加上“xx说”,甚至编造一个明确的出处,比如这段被安在胡适头上的名言:

      胡适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论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讲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可信度,这段话经历了不同人的改动,有的配上胡适的照片;有的还附上胡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手迹;还有的在语录前加上“半个世纪以前,胡适先生在他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说”的主语,标明时间、出处。言之凿凿,以至于不少人信以为真。

      第二种是去语境化的曲解。某段话确实出自某位名人,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特定的意义,但被抽离了上下文的语境,曲解成了另一种意思。在批评中国的城市建设时,网民和媒体常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句话虽然有很强的感染力,却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误读。原话出自《悲惨世界》第五部第二卷《利维坦的肚肠》,通行的译文是:“阴渠,就是城市的良心,一切都在那儿集中,对质。”⑰雨果的本意是说巴黎宽敞的下水道(阴渠)保护了革命者、容纳了流浪者,用污秽但包容万物的下水道来反衬社会的黑暗,只是文学修辞。引用这句话的人并未刻意编造原话,但抽离了书中法国大革命的语境,将雨果对时代的评论挪用到了城市建设上。

      第三种是张冠李戴。某些网民出于一时的情感,在网络上发表了某种言论。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些句子因为具有某种激烈的感情,或者鲜明的风格,而被人误以为是某位具有类似风格的名人说的,或被某些别有用心者标上某位名人的署名。这类编造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某些网民对某些名人言论的刻意仿写或代拟,在流传过程中被人误解成了原文。有的网民为了向某位名人致敬,或者是为了能更妥帖地表达自我的想法,以该人的名义编写了相关语录,主观上并无伪造的意愿,但传播者却误认为就是某位名人写的,以讹传讹,让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诸如这段话在中文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被认为来自于小布什: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其实,这段话是著名媒体人林楚方于2002年7月21日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标题《布什总统在美国国庆日在中国网友会上的演说(代拟)》就明确承认这是“代言”,由于代拟者的文化水平较高,熟知美国政治的话语模式,以至于不少人来不及细看出处,就当真的传播开来,这句话就变成了小布什的“名言”,甚至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北京、武昌、济南、徐州等地的中学历史试卷。

      我们看到,这三种策略都产生了伪名人名言,但编造者的主观意愿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种属于编造者有意造假;第三种是无意的作伪,原先的表述者没有作伪的动机,差错由其他网民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第二种的情况相对复杂,既可能出于编造者刻意的曲解,也可能是受众误读而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李丽丹]“小红帽”故事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之批评
下一条: ·[林继富]创新民间故事传承:一起到走马镇品茶听故事
   相关链接
·[王云聪]朋友圈疫情谣言的个人叙事性·[祝鹏程]谣言认知的主观维度: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观察与反思
·[程鹏]“烟花爆竹除疫”:传统民俗的发展困境与疫情防控下的民俗学反思·[周争艳]论谣言中否定性箭垛人物的层累与建构
·[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
·[王东杰]"讲故事"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群体恐惧·[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海力波]“小孩弹弓杀老人”:一则当代传说中的道德困境与集体焦虑·[祝鹏程]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施爱东]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周露丹]幸运信的传播、发展及其民众心理
·[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张静]西方传说学视野下的谣言研究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聂强]谣言的编码与解码·[李传军]洪水谣言与两汉之际的“汉家更受命”说
·[施爱东]谣言·[杨楠]书籍推介——《村庄里的闲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