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崇印]民间“国”字号评选中的民俗文化价值
——以牡丹民俗文化为例
  作者:王崇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8 | 点击数:5715
 

      三、结 语

      从上文牡丹民俗文化的描述和民俗文化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民族民俗系统中的民俗文化对该民族的民间“国”字号评选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根本性的,而民间吉庆文化、民间传说和民间信仰在民俗学中起着重要的文化标识作用。所以,民间“国”字号的评选必须借助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共识的力量,要想使民间“国”字号的评选和俗民认可高度和谐统一,必须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杰. 牡丹、梅花与唐、宋两个时代——关于国花问题的借鉴与思考[J].阴山学刊, 2003, (2): 59-67.

      [2] 龙雅宜, 董保华. 家庭养花与花文化[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7.

      [3] 陈俊愉. 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J]. 中国园林, 2006, (3): 77-78.

      [4] 陈辉,黄战生.中国吉祥符[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283.

      [5] 李惠芳. 中国民间文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6] 山曼. 流动的传统: 一条大河的文化印迹[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5.

      [7] 转引自陈百盛, 乔方辉. 牡丹之乡采风笔记[J]. 民俗研究, 2001, (3): 72-76.

      [8] 乌丙安. 民俗学原理[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9] 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157.

      [10] 刘同彪. 论明中后期温州地区的民俗偏离现象[J]. 温州大学学报, 2007, 20(1): 36-41.

      [11]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03.

      [12] 陈澔. 礼记集说[M]. 上海: 世界书局, 1936: 69.

      [13] 应劭. 风俗通义•序[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 2.

      [14] 仲富兰.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16.

本文原载:《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王伟]互联网背景下的吐槽文化研究
下一条: ·[卞利]论徽州的宗族祠堂
   相关链接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