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以吴氏家族为个案
  作者:侯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7017
 

 

      二、“伊玛堪”学艺生涯

      ( 一) 吴明新学艺生涯

      吴明新 1937 年 11 月 18 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县( 现为同江市) 莫勒洪阔赫哲渔村,是赫哲族姓之一的吴定克哈拉( 氏族) 的后裔。吴明新兄弟姐妹6 人,他排行老大,为了养家,没有条件上学,15 岁那年吴明新辍学,跟随父亲吴连贵下江打鱼。1958 年吴明新 21 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滑雪。1960 年考进佳木斯市体委,成为一名滑雪运动员。1963 年佳木斯滑雪队解散,吴明新被调到了佳木斯铁路局,成为一名车站行李员。1997 年吴明新在佳木斯铁路局退休。退休后开始从事“伊玛堪”保护、传承工作。

      从吴明新记事起到六岁之前,只要父亲在家,每天晚上家里都热热闹闹,炕上、地上全是人。父亲吴连贵平日的说唱,吴明新耳濡目染,既而铭记了这部口头文学,为他能地道地说唱“伊玛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生命历程的角度而言,对于生命个体最早和直接的影响通常来自于家庭。正是吴连贵平日的说唱使吴明新近距离接触“伊玛堪”,感受它的魅力,给吴明新幼小的心灵打下了烙印,产生了对“伊玛堪”说唱浓厚的兴趣。而吴明新从他少年时期,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开始发生着变化,“伊玛堪”也在悄悄地离开人们的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变化使得吴明新对“伊玛堪”当初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也随之减少,随着时间的流逝,吴明新慢慢发现会讲赫哲语,会唱“伊玛堪”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民族这一古老文化继续流传下去,1997 年吴明新退休后开始捡起“伊玛堪”。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退休后应该安享晚年,可吴明新却有更重要的使命再等着他去完成。对于学“伊玛堪”的原因,除了家庭背景给予他的影响外,更多的是他对“伊玛堪”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实现父亲未完成的愿望。

      吴: 我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说,咱们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伊玛堪”就是最好的教材,是赫哲族精神生活的命脉与根基,你们千万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去啊。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会的录下来保存下来,等有一天你们想学了,跟着磁带也能学学……父亲的这番话,成为了吴明新今后学习和传习“伊玛堪”说唱的动力。吴明新把父亲生前采录的磁带找出来,凭借着当年对父亲说唱“伊玛堪”的记忆,跟着磁带自己一点一点开始学。但是时间长了,有的个别赫哲语想不起来,有的听不懂,吴明新开始到处拜师学艺。他拿着磁带去同江、饶河拜师,跟着老人们学习赫哲语,学说唱“伊玛堪”。十多年来吴明新走遍了抚远、同江、饶河、佳木斯的山山水水,拜访了所有高龄赫哲族老人,甚至为了采风,他到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寻找“伊玛堪”的创作源头。在重新学习“伊玛堪”的日子里,吴明新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听磁带、练发音、学单词上。吴明新拥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从小跟父母学说赫哲语,而对于“伊玛堪”来说,语言是基础。尽管1958 年吴明新离开家乡,脱离了赫哲族渔猎生活境,但赫哲语作为民族母语已经在他心里烙下印记。吴: 你不懂语言,用汉译本去模仿,说出来的“伊玛堪”就不是那种感觉了,说唱者的感情也不能尽情表达。

      从吴连贵到吴明新,也算是父传子承,吴家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门里出身”的吴明新从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虽然儿时对“伊玛堪”不自觉的关注,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吴明新对“伊玛堪”相关兴趣以及说唱敏感性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吴明新退休后,独自外出求艺和采风,十多年的日积月累,现已能够原汁原味地说唱传统“伊玛堪”片段。在学习过程中,吴明新发现传统“伊玛堪”曲调单一僵硬,不适合当今社会,所以他萌生了创新“伊玛堪”的想法。他创作的“伊玛堪”以短篇为主,曲调偏柔和舒缓,韵律感较强。

      ( 二) 胡艺学艺生涯

      胡艺,赫哲名为吴丁克阿莫特库莉,1990 年出生于佳木斯市,小学就读于佳木斯立新二十小。胡艺从小能歌善舞,7 岁开始学习舞蹈,13 岁报考北京润良舞蹈艺术学校( 现改名为北京英才文化艺术学校) ,主要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从小受外祖父的影响,每次去外祖父家,吴明新都会说上几句赫哲语。因此,在胡艺幼年时期成长过程中营造了一种艺术围,虽不会说唱“伊玛堪”,但总能听到外祖父说唱“伊玛堪”。耳濡目染,慢慢培养起胡艺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通过对胡艺的学艺经历进行口述访谈发现,她对“伊玛堪”说唱最初的认识缘自外祖父吴明新。这个时期的胡艺不知道“伊玛堪”的内涵,也不知道吴明新说唱歌词里面的意思,只是听吴明新说唱多了也就喜欢了。在吴明新闲暇哼唱时胡艺无意识地模仿习得,很自然地就把“伊玛堪”传承下来。由此可见,吴明新在胡艺学艺中起到了启蒙作用,这样的熏染培养了胡艺对伊玛堪”说唱的兴趣。家族传承不仅是记忆传承,更重要是延续家族中锲而不舍的精神。

      2008 年胡艺开始去传习所上课。在和胡艺多次采访过程中,26 岁的胡艺讲述着自己的学艺经历,并即兴说唱,我们还原年轻一代赫哲族眼中的“伊玛堪”。

      胡: 学习“伊玛堪”最初觉得不好学,赫哲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就像背单词一样死记硬背,几天不看,又忘了,总受打击。后来姥爷发现我学的方法不对,他说“伊玛堪”是有调子的,让我先掌握基本曲调,再填内容。关于说的部分,他告诉我一句赫哲语,虽有几种停顿方式,但总有一种是最合适的,是赫哲人的说话方式,比如什么语气词应该停,什么词应连。

      2009 年 9 月胡艺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师培养专业,正规地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四年下来,胡艺可以用赫哲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能独立说唱“伊玛堪”《希特莫日根》部分片段。2013 年胡艺毕业,进入佳木斯职业学院艺术系担任教师。上班初期胡艺主要教授舞蹈,利用业余时间跟董兴业老师学习纯拼音文字( 德国穆林德夫文+汉语拼音+特殊符号) ,为以后赫哲语和“伊玛堪”的学习提供帮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
下一条: ·[杨军 李冬彤]从神话传说看契丹族起源之谜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
·[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
·[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
·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赵薇]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
·[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