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以吴氏家族为个案
  作者:侯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7014
 

      摘    要:以佳木斯吴氏家族两代“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资料为依据,对他们的学艺生涯和代际传承进行全面考察,对他们在“伊玛堪”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伊玛堪”家族式传承方式对“伊玛堪”传承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对“伊玛堪”保护传承所起的积极作用,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可参考范式。

      关键词:“伊玛堪”说唱; 吴氏家族; 代际传承


      一、吴氏家族简述

      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伊玛堪”家族传承无论在家庭文化语境中还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有意、无意识性上都具有诸多优势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家庭的熏陶和家人的影响是“伊玛堪”歌手和传承人学艺的最初动因。在六名代表性说唱传承人中,其中以吴明新家族“伊玛堪”传承效果最为显著。根据笔者近些年对吴明新家族成员的调查访谈,现将吴氏家族的“伊玛堪”说唱传承谱系进行梳理研究,希望对“伊玛堪”说唱传承和发展有所帮助。吴氏家族“伊玛堪”说唱第一代传承人是吴明新的父亲吴连贵。吴连贵出生于上个世纪初,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著名歌手。他的师傅有莫特额和三福玛发,算是社会传承。那时人们平时的娱乐就是听“伊玛堪”歌手说唱“伊玛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伊玛堪”也是自娱自乐的手段。对第一代人来说,“伊玛堪”说唱可以视为一种娱乐方式,是生活内容之一,学习“伊玛堪”说唱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吴明新是吴氏家族“伊玛堪”说唱第二代传承人,出生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末,吴明新受到父亲影响,从小对“伊玛堪”有浓厚兴趣。长大后“伊玛堪”面临濒危,父亲临终前嘱托要保护、传承“伊玛堪”。在这种情况下,吴明新重新学习“伊玛堪”。申遗成功,吴明新成为“伊玛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始传承“伊玛堪至今。对第二代人来说,“伊玛堪”说唱是对民族文化热爱的体现,是一种责任,传承和发展。伊玛堪”说唱也带有提升个人社会地位的作用。第三代传承人是吴明新女儿吴翠霞和吴翠芝,出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为了支持父亲工作,成为了“伊玛堪”学员,现在可以和父亲同台演出。对第三代人来说,最初为了支持父亲工作学习“伊玛堪说唱,逐渐成为其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外孙女胡艺和李沐遥是吴家第四代传承人,出生于 20世纪 90 年代,从小学习音乐。平时吴明新都会悉心示范赫哲语和“伊玛堪”,培养她们的兴趣。她们向外祖父吴明新拜师学艺,是新一代“伊玛堪”说唱学徒,特别是胡艺得其真传,现已成为吴氏家族“伊玛堪”说唱第四代的代表人物。对第四代人来说,在家族有意培养和影响下,学习“伊玛堪说唱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伊玛堪”说唱也给予了参与社会生活更多的机会。

      每一代从事“伊玛堪”说唱的起因,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不同阶段其影响的原因也不同。第一代吴连贵时期,更多的政治层面因素导致,汉族人口大量迁徙以及文化大革命使“伊玛堪”说唱遭遇了冰冻现象,造成“伊玛堪”歌手在该时期出现断档; 第二代吴明新时期,赫哲族聚居区大多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忙于生计,缺乏自觉传承的动力; 到了第三代吴翠霞、吴翠芝,赫哲族传统生活方式改变,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伊玛堪”说唱甚至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加之“伊玛堪”老歌手出现人亡歌息的情况,导致了“伊玛堪”说唱逐渐走向消亡; 第四代胡艺和李沐遥,赫哲族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赫哲人汉化严重,接触新鲜事物后,也多半兴趣转移,对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很难找到可以传授“伊玛堪”说唱的接班人。本文主要以吴氏家族两位成员吴明新和胡艺口述史为个案,对二人的学艺经历、代际传承和所做贡献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
下一条: ·[杨军 李冬彤]从神话传说看契丹族起源之谜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张琼洁 李莹]从作家“雅”言到民间“俗”曲:大鼓书《贾宝玉夜探潇湘馆》的形成
·[刘赛祎]论民间说唱的“集体性”·[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
·[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
·[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
·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赵薇]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
·[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