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戏曲剧本,更需要仔细考虑创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故事的精神是否与现代人生活体验有连接或对比的地方,叙述或编排的手法又能否令观众感觉合情合理、自然投入。
——毛俊辉
文化传统的承传和积淀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因此具有一种稳固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文化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实体,它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着的时空序列之中。
——蒋述卓
开显文艺评论特有的“汉语性”,也就是特有的“人文性”,这不仅对当代中国人的文艺创造有根本性的规范意义,对人类整体性的艺术创造也能发挥、实际上已经发挥过极为有效的影响。
——汪涌豪
“意象”是一个很好的中介,因为意象普遍存在于东西方。中国现代戏剧在东西方交汇的文化氛围下,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过程中,可能性很多。
——卢伟力
粤剧《魂牵珠玑巷》剧照
3年前,香港演艺学院成立戏曲学院,著名戏剧艺术家毛俊辉受聘为首任院长,学院开设了香港第一个颁授艺术学士学位的粤剧课程。在今年8月下旬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毛俊辉透露,明年3月的香港国际艺术节,他受邀启动一个粤剧新浪潮计划。
让中国戏曲展现一种跨文化的艺术新貌
在戏剧领域,毛俊辉学贯中西,接触过世界上各种传统表演,他尤其感慨中国传统戏曲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虽然21世纪的今天,中国戏曲未必像上世纪那样活跃和人才辈出,但戏曲大部分的主流剧种还是延续着它多姿多彩的艺术生命。”然而,让毛俊辉最关注的是,与外国朋友分享和交流中国戏曲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距离和落差。怎样让更多人认识甚至欣赏中国戏曲呢?中国戏剧人的首要工作是什么呢?他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和方向,期待中国戏曲有机会面对世界时能展现一种跨文化的艺术新貌。
以世界上颇为成功的跨文化创意产品——莎士比亚戏剧为例,毛俊辉指出,莎剧的舞台生命绝对不是单靠文字的流传,而是经过一代代人的演绎而延续发展下来。就说在英国,尽管在语言上保留了最正统的继承,但表演手法一直不断地在变、在更新,以至于今天的观众对他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莎剧能接受、能理解,而不会把它当作博物馆的东西看待。
借鉴莎剧的经验,中国戏曲在今天需要如何开拓渠道,以便在未来可持续发展呢?毛俊辉建议,首先从戏曲的剧本入手。今天的戏曲剧本,在提供戏曲表演艺术空间的同时,更需要仔细考虑创作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故事的精神是否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有连接或对比的地方,叙述或编排的手法又能否令观众感觉合情合理、自然投入。剧本只要有思想内容,有可演性、可观性,能打动观众,至于怎样向国外的观众推介中国的戏曲,其形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提倡要弘扬传统文化。反过来,也需要去思考“何为文化传统”。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认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稳定的精神基座,这个精神基座大致是由集体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哲学理念等方面构成,但我们更为强调的是从哲学、艺术层面来谈论文化传统。如今,尽管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文化所影响,但是我们的哲学精神、审美精神依然保留着自身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文化传统的承传和积淀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因此具有一种稳固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
他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中国文化传统既有“万变不离其宗”“原道”“宗经”等对文化的永恒价值的固守,同时也有“道通为一”“惟变所适”等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把握。文化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实体,它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着的时空序列之中。
所以,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是当下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蒋述卓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稳固和强大的,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转型中,总有保守与变革这两种力量在相互对峙。保守者往往相信文化传统背后的稳定性与超越性,有意识地去坚持并维护文化传统的价值,可是一旦走到极端,则容易转变成一种不顾时代与现实变化而盲目固守的狭隘态度。变革者会发现文化传统自身的弊病,并自觉地努力推动文化传统的更新与再造,但是一旦走向激进和极端,就容易导致全面否定文化传统,从而滑向文化虚无主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9月4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