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中心:省中心作为这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或参与者,其基本建制是怎样的?
蓝海红:2005年12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在广东省文化馆加挂省中心牌子,增加非遗保护相关职能及副馆长领导职数,中心办公室现有在编人员5人。
图6 广东省非遗中心展厅
图7 广东省非遗中心展厅
国家非遗中心: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广东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蓝海红: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地,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总量较大。通过2005-2009年非遗普查工作,全省共搜集整理非遗资源线索4万余条,调查重点项目7600多个。
二是呈现多元文化特色。广东地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的非遗资源各放异彩又融合并存,充分体现了广东非遗的多元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风格。就拿传统音乐来举例,广府地区的广东音乐,如珠江流水般畅快秀丽,仿佛带有珠三角田园的春光翠色;潮汕地区的潮州音乐,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的诗意,又能抒发气壮山河的豪情;客家的广东汉乐,则把古代中原宫廷音乐、当地传统民间音乐以及潮州音乐元素有机融为一体,别具一番韵味;梅州客家山歌,在大山里世代传唱,充满山野气息和泥土芬芳。
图8 民俗类非遗项目波罗诞活动现场
三是仍保留中原文化的精髓。岭南文化的根基在中原,广东非遗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多民俗活动乃至民间艺术中保留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并在岭南社会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与弘扬。如广州的“波罗诞”与传统中国祭祀南海的国家仪式有关;西江流域的“高要春社”保留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社稷坛崇拜;而端午期间广东各地的赛龙舟习俗举不胜举,既体现出广东的地域特色,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密不可分。
图9 民俗类非遗项目揭阳赛龙舟活动现场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独特、丰富的非遗资源,广东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蓝海红:除了之前提到的一系列工作外,省内非遗保护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制度建设。近年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文化厅关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等法规文件陆续颁布实施,为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规范、科学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不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目前,广东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60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7项,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剪纸(广东剪纸)、皮影戏(陆丰皮影戏)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省级以上传承人729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84人。此外,省内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家、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5家、省级传承基地143家、省级非遗研究基地24家。
图10 粤剧《白蛇传·情》
国家非遗中心:通过多年的工作,省中心是否摸索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保护举措或创新方法,值得兄弟省份借鉴?
蓝海红:在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开展的同时,省中心也积极探索、实践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拓宽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广东非遗保护工作,在依托门类齐全、人数众多的专家队伍参与和专业指导的同时,也广泛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文创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局面。如省中心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等单位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合作编撰了《文化遗产》(2011年增刊),并完成了《广东传统工艺发展路径研究》等多项课题,对我省非遗保护和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省中心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新闻媒体合作,就“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信息宣传发布等签订专门协议,2015-2017年已连续三年推出非遗保护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图11 各类非遗出版物
二是深入挖掘,注重非遗资源建设。在全面完成非遗普查的基础上,省中心注重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深入挖掘、整理与利用,不但按照文化部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还开展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项目建设。同时,完成了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潮剧、广东汉剧4个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的资源采集、上报工作。省中心还率先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共享工程项目7个,内容涉及我省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53个。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省中心注重与专家学者、专业团队的协同配合,从非遗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等多个层面为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三是与时俱进,积极开展非遗理论研究与成果出版。在全面、系统了解全省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省中心结合当前形势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2015-2016年连续两年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广东传统工艺发展路径研究》课题,被文化部列入“全国文化系统年度课题研究与调研要点”,2016年选题还被列为重点选题。2016年11月,省中心主办的“民俗活动传承发展与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专题研讨会,探讨了民俗类非遗的重要价值、传承保护方式,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这些课题研究,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深入、科学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图12 “民俗活动传承发展与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专题研讨会现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7-08-18 17:27:34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