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为中国的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
  作者:钱淑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6 | 点击数:2675
 

  除了白雪公主灰姑娘,孩子的童年记忆中,也应有精彩的中国故事。
  为中国的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


《中国故事》,一苇编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

  在大学课堂上讲授儿童文学时,我时常会问学生小时候读过哪些民间童话故事。学生们说出的篇目大多来自西方,主要集中在《格林童话》,不假思索就能报出一连串印象深刻的名字。再叫他们说出几个中国民间故事,他们便开始犹疑停顿,所能列举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每当这时,我就会生出许多感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并不缺乏精彩的故事,民间文学家们整理的民间故事资源也可谓丰厚,但为什么中国故事没有在当代孩子的童年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忆呢?我想,这主要是传播的问题,而缺少适合孩子阅读的文本,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当我拿到一苇述写的《中国故事》时,内心颇为复杂,既满怀期待,又抱着些许怀疑。因为在世界童话史上,担当搜集和整理各国民间童话重任的,一般都是著名的民间文学家、语言学家或作家,像德国的格林兄弟、英国的安德鲁·朗格、意大利的卡尔维诺等,如此响当当的人物和名字,似乎才配得上这项大工程,值得我们托付和信任。一苇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她尽管同时身处文学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但与那些伟大的形象相比,定然难以达到人们的期望。然而读完这81个故事,不得不说,一苇的述写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她不仅怀着为孩子讲故事的明确意识,把中国故事述写得十分生动、鲜活,而且以宗教般的信仰与热忱,在文字中传递着生命的力量与温度,带给人感动和感悟。

  一苇对中国故事的热爱,是从生命的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从小,一苇就深深着迷于祖父和母亲为她讲述的古老故事,这些故事,成为她童年无法忘却的重要记忆。长大后的一苇,开始执着于为孩子重述那些曾让她着迷的中国故事,这或许是为了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也是为了追寻成长路上的精神脉络。因此,一苇在故事里注入了自己的生命温度,使它们显得格外真诚、迷人。罗隐的故事、范丹问佛的故事,还有那些带着禅意的故事,无不显示出作者个人的道德偏好和情感色彩。故事里的深意,孩子未必能够明了,但其中蕴含的朴素道理,却可以成为播在孩子心间的一颗颗种子,在未来产生启迪心灵的作用。

  一苇的目标,是要为中国的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因而,在遴选故事的时候,她就已经将孩子放在心中,非常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和想象力,甚至有意让故事带上一点孩子气。一苇将《卖香屁》作为《中国故事》的开篇,显然有其特定的意图,她想要摆脱过去中国故事“满篇大道理”“又土又呆”的形象,极力彰显孩童的审美喜好。一方面,一苇秉承民间故事家的姿态,用最质朴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使每一个故事成为它们自己”;另一方面,身为作家,她又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的过程,让故事“以其自身的力量复活”,并且“变得鲜活、生动、迷人”。

  重述过程中的文学加工和改写,一苇主要通过细节来实现。如在眼前的动作描摹、绘声绘色的对话以及真切有情的内心想法,都使得原本简洁的民间故事文本变得自由舒展,而从中生长出的那些枝叶花果,对孩子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时,一苇还会在情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整个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在《狗耕田》的结尾处,她让淹死阿哥的小渔船变回小黄狗跑回阿弟家里,真可以说是绝妙的创造。虽然很多孩子之前读过《狗耕田》,但一苇的版本,却让他们充满新鲜感,听到最后的结尾,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应该说,《中国故事》中的大部分故事,读者都是熟悉的,故事情节也无太大变化,但一苇却用她独特的语调和节奏,把故事述写得精彩异常。读着《济公勇救飞来峰》《包老黑智审大青石》《卢沟桥的狮子》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仿佛能够置身现场,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感受那份紧张、俏皮和欢悦。

  这些地道的中国故事,自然包含着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教育的指向。在述写过程中,一苇总是努力触及故事的核心,捕捉故事的灵魂,使故事丰饶,并与现代价值观念形成共鸣。通过她的讲述,孩子得以触摸到故事的精神内核,对故事人物产生真切的情感认同。如此,故事之于孩子的价值,就不再止于简单的道德结论,而是让他们经由质朴、天真、睿智的民间话语,懂得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和生命,以平等之心体察和尊重他人。

  一苇说:“我所整理编写的中国故事,属于中国,但我所写下的版本,属于我。”她用农夫般的劳作,如范丹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境,用十年时间整理、述写《中国故事》,将每一个故事,都刻上了自己的生命印记。一苇为中国故事的魅力所臣服,她的述写还将继续。我想,如果她能够对故事进行一定的类型整理,并在述后记中更加清晰地呈示故事的生成发展脉络,或许会使这项工作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当然,作为一个为孩子讲故事的重述者,一苇显然已经达到了她的目标,她的《中国故事》,也因此具有了某种开拓性的意义。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07月07日35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呼伦贝尔·万岁》:记录行将消逝的民族文化
下一条: ·今天如何重述中国民间故事?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
·[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
·[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
·[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