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人文学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人文学术

[马尔可洛娃]我的面庞,我的土地
  作者:卡特琳娜·马尔可洛娃 (Katerina Markelova)   摄影/图:©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15 | 点击数:2853
 

我的面庞,我的土地
My face, my land

        五个大陆,五年相遇,跑遍数万公里,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都是同样的人类。这是法国摄影师兼视觉艺术家贝尼对自己于2013年发起的IDENTiTES游历项目的总结。这次多方面的摄影经历把他带到了世界各地。从河内到拉巴斯,途中经过阿克拉,贝尼用镜头记录各地人的面庞,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叹的肖像摄影作品组。他有感而发:“我们离开本国,探寻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但最终找到的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到巴拉圭9号国家公路Transchaco路上去。这条唯一连接首都亚松森和玻利维亚边界的公路全长800公里。那是在2015年,IDENTiTESproject#3正在全力展开,南美洲是贝尼项目第三个阶段的地点南美洲,第一次他的旅途不再是孤单一人。劳莫尼埃兄妹——玛丽安和保罗——加入旅程,协助他的记录工作。过去四个月里,他们穿过了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现在正在一辆去往大查科的车上。玛丽安把大查科平原称为“地球上尚存的最偏远地区之一”。大查科是一个横贯阿根廷、巴西和玻利维亚的干旱大平原。玛丽安言之有道,因为她强调:“我们驱车14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他们的目的地是萨科摩克·卡瑟克人的聚居地。土著事物国际工作组的数据显示,萨科摩克·卡瑟克是巴拉圭查科地区531个土著社区之一。社区名称意为“许多小鹦鹉”。萨科摩克·卡瑟克人从19世纪末起就逐渐被逐出祖先的土地。2010年,整个社区只有66户家庭,共268个人。经过将近30年的法律抗争,他们终于在2010年8月24日收到了美洲人权法庭的有利判决。这份判决书命令巴拉圭当局将10700公顷土地归还给萨科摩克·卡瑟克人。虽然国家并不情愿执行,但在判决的支持下,萨科摩克·卡瑟克人从2015年初开始回到自己的领土上。

 

        IDENTiTES项目的一行人赶上了这一事件。玛丽安说:“他们回到这片土地还不到10天。”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伟大时刻,气氛异常热烈。但是回归先祖之路还远远谈不上胜利。玛丽安接着说:“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差,睡帐篷,钓鱼为食,喝池塘的死水。”集约化养牛和大豆种植对土地和森林的破坏常常是不可修复的。土著人的身份正在经受严峻考验——他们的信仰、生存模式和文化习俗都和祖先土地紧密相连。

        当时,贝尼在巴拉圭组织了项目的旗舰活动——一个共同创造的工作室。毫不意外,他把这片土地作为整个作品展的中心,活动人们带来了充满情感的独特的心灵分享时光。玛丽安解释说:“村长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对社区成员来说特别重要。虽然他们还在全身心地争取收回自己的土地,但是和我们一起工作能够让他们有机会思考一些其他事情,拥有只属于他们自己的、不一样的相聚时光。”

        非政府组织Tierraviva的奥斯卡·阿亚拉在2010年美洲人权法庭上代表萨科摩克·卡瑟克人。据他说,萨科摩克·卡瑟克人已经收回了7901公顷土地,约占他们合法土地的73%。

        当我们本期《信使》杂志出版的时候,贝尼正在穿越欧洲——他项目的最后一站。他将于2017年8月在巴黎以一项特别的活动结束本次环球游历:项目团队将尝试和多名法国艺术家合作,创制一个欧洲大面庞。贝尼每次回法国的时候,都会组织BACKTO展览,以肖像摄影、共同创造工作室和街头画廊的形式展示项目的各个阶段。临时的街头画廊都布置在公共场所。展览收入和其他公共宣传活动的收入都捐赠给作品中的当地社区,以支持他们的发展。

        贝尼想在结束欧洲之旅后放个假,“我想休息一段时间,也许是一年。”但是他已经在构思一本书,通过这本书“汇聚五大洲,让我们,首先是我,消化2013年以来所发生的一切”。他还计划拍一部纪录片,并组织一个大型展览,展示整个旅途的见闻。他已经为此取好了名字,也就是他项目本身的基因:同一个世界、同一种人类。

        值此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每年的8月9日)之际,发表本图片摄影报道。

        IDENTiTESproject图片发表授权: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本文刊于教科文组织《信史》2017年第2期(中文版)
       作者:卡特琳娜·马尔可洛娃,IDENT: TESproject
       图片:玛丽安·劳莫尼埃(Marion Laumonier),保罗·劳莫尼埃(Paul Laumonier),贝尼(Bēni)

 

  文章来源:《信使》 2017年第2期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朝戈金: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文学术
下一条: ·[阿达玛·萨马赛扣]人文性或者说如何满足人类对人文的渴求
   相关链接
·[朝戈金]民俗学的机遇与挑战·[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
·欧洲人文学术会议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饮水思源:土著语言和知识
·[肖礼彬]做好人文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六点要诀·朝戈金: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文学术
·人文携手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世界人文大会上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
·程武:与人文共享连接的力量·“2017年世界人文学术大会:面对全球转型的挑战与责任”在比利时列日市召开
·“一带一路”激发人文研究新梦想·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土著知识为气候变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朱刚]赫尔德与现代人文学术的语言转向
·中韩共同谱写“人文共同体”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价值理念
·朝戈金:徜徉在国际人文学术的园地里 ·尹虎彬:民俗学是人文学术的一个领域
·两岸中山大学师生广州探讨中国文学学术·[朱刚]民俗学的理论演进与现代人文学术的范式转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