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一带一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一带一路

[萧放]“一带一路”上的端午节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9 | 点击数:2686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基于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想的实践,是中国继承古代交流传统,沟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路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世界通过一带一路聚焦中国。我们在倡导与力行一带一路时着眼于经济联系,立足于文化共享,追求于精神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是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沟通的桥梁,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通过海上、陆地的丝绸之路影响世界,世界也通过丝路丰富了中国文明。一带一路是文化纽带,是文化空间的联通之路,同时,作为时间传统的节日文化,它贯通古今,又周期性的复现,我们今天从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探讨文化共享的角度出发,梳理与研究一带一路地区共享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与现实的文化外交意义。
  传统节日系统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历法制度,兼顾太阳、月亮两大天体与地球位置关系变化的阴阳合历是中华历法的主干,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的太初历为标准历法以来,历经两千多年,其中有多次调整与修订,但基本历法时序没有改变,此前处于时间移动的岁时节日因之有了稳固的时间节点,由此促进了汉魏时期传统节日体系的形成。汉唐时代是一带一路形成并在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时期。张骞凿空西域,马援经营西南,法显海上归来,古代中国人历尽艰辛,用生命的韧性,穿越遥远而巨大的陆海屏障,沟通世界,我们通过陆海两大丝路与周边邻国及遥远的欧洲与非洲建立了紧密的经济与文化联系,我们因外来的物品与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域外国度因为中华的物产、技术与文化经典而产生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其中,汉字与历法制度为东亚与东南亚国家普遍采用,形成了汉字与中华历法文化圈。依托于中华历法时间的中华传统节日因之也成为东亚与东南亚国家普遍共享的传统节日。东亚的日本与韩国、东南亚地区的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曾经或正在共享着传统节日,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华人华侨他们成为传统节日传承的中间力量。
  我们以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端午节为例,讨论传统节日在东亚与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的分布形态,以阐明节日文化的交流互鉴。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采用的是中华历法,传统节日与中国大同小异,有元日、端午、七夕、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中秋、除日等。明治维新改用西历之后,传统节日依然存在,只是移到了西历的时间轴上。如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阴阳二气争锋转换的重要时机,阳气到极点,阴气发生,我们强调阴阳的平衡和谐,上升之阴气被认为是正常的生气,我们民俗活动是顺气,顺应阴气,就将端午节称为女儿节。而日虽然本传承中国古代阴阳观念,但有许多在地化的改变,他们没有继承中国的阴阳变化中的顺气观念,而是盛阳之日,视为男性的节日,将端阳节视为男孩节,室外挂鲤鱼旗,室内摆设武士人偶,期待男孩能跃过龙门,有一个奋发有为的人生。同时也传承中国端午驱邪民俗,日本端午节重视菖蒲,有菖蒲酒、菖蒲浴、菖蒲枕,以菖蒲作为驱除恶魔的节物,称为“五月饰”。粽子与槲叶糕是端午节节日食品。日本也在端午这天采药,称为“药狩”。
  古代朝鲜半岛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韩国节日传统保存最完整。因为它与日本止步于唐宋不同,它持续地对中国传统节俗进行了吸收。他们继承了端午节俗的文化特性,在李朝时期端午与元旦、寒食、秋夕视为四大名节。
  从韩国端午习俗看,在辟瘟禳灾这一根本性质上与中国完全一致,在具体节俗上也互有同异。它们都将端午作为打扮儿童的节日,也称为“女儿节”,端午节这天,要打扮女孩子,以菖蒲水洗脸,用菖蒲根作为发簪,称为“端午妆”。端午娱乐活动,中韩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以户外集体性夺标争胜的竞赛活动为主,不同的是娱乐内容各有传统,中国重在水上赛舟,韩国重在摔跤角力。这样的节俗娱乐适应了夏至时节阴阳二气争锋的需要。
  东南亚国家越南,因为地缘与历史的关系,中华历法曾经是其国家的历法,越南同样有完整的传统节日体系,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节俗与中国内地大同小异。端午节同样有粽子,但还注意采药,认为端午药草最灵验。这些节俗与中国内地相同。东南亚还是华人的重要分布区,华人带去了中华节日传统,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与泰国,中华传统节日成为华人文化生存的重要时间制度。端午是华人的重要节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端午粽子种类繁多,龙舟赛隆重热烈。他们坚守着华人节日文化传统,有些方面甚至比中国内地更具有传统意味。
  越南的端午节俗与中国基本一致,时间在阴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驱虫,保护儿童是端午的重要节俗,给孩子额头、胸、肚脐等处涂抹雄黄以避虫害,给孩子手腕上戴五色绳,驱邪避恶。端午采药是特别重视的民俗活动,认为药草在五月五日采集最有药效,这天药市兴旺。端午节虽然在亚洲其他国家未必祭祀屈原,但其卫护生命、祈求人们平安幸福的节俗性质是共通的。
  一带一路是经济带,更是精神文化与节日文化传播交流互鉴之路,亚洲因一带一路结合为文化共同体,亚洲节日文化的历史时间传统,让亚洲有了团结繁荣的传统基石。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5月29日第10版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一带一路”激发人文研究新梦想
下一条: ·[邹明华]节日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纽带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