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信仰的流变过程,既有传承人“口传身授”、记忆偏差的原因,也有文本书写变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四川泸定岚安的哑吧灯的流变过程,是在保留相对固定主题的前提下,在民众能动参与中,不断加入“情境性因素”而产生的。文献与田野中的哑吧灯所呈现出的多样形态表明:哑吧灯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历史遗留物,它应是在民众的参与中不断被再创造、再发明的。因此寻找“传统”的、“原生态”的哑吧灯,似乎有些难度。对于民间信仰的考察,目的不在于要寻找一个原型的本义,而在于要回到它所生存的民间去,调查它的动态流变过程和发生的情境,理解那些丰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对民间信仰的流变,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它的外部因素来考虑。随着地方性知识与地方主体日益受到关注,人们也开始关注地方民众的作用,民众在民间信仰中的能动性得到重视。同时传承人的“口传身授”方式、记忆偏差、文本书写变异及外部因素的干扰也受到关注。循此思路,2005年3月到4月,我走进了四川省泸定县岚安乡,结合文献和田野,对流行于该地的哑吧灯的流变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哑吧灯是流行四川省泸定县岚安乡的特有祭祀仪式,当地也称为“九仙神灯”。从情节、主题到演出队形等方面看,哑吧灯受到苯教文化、藏传佛教、汉族道教文化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影响最大,属于一种民间祭祀傩戏。
一、哑吧灯的生存环境
岚安原名昂州,由藏语呷曲①演化而来,意为华山(当地指无植被覆盖,在雪线及以上的山峰)岩石中流出一股水的地方,尚有岩州②、岚州等称谓③。
岚安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东与雅安的天全、宝兴接壤,南与该县泸桥镇相连,西与该县烹坝乡隔大渡河相望,北与康定县鱼通区紧挨。岚安为一山间盆地,海拔2180米,位于古代民族迁徙和交往的重要通道——大渡河峡谷上。④岚安是泸定县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1987年6月全省文物普查时,四川省考古二队在岚安乡四呷坝发现磨制石斧、石针等石器,发现四呷坝汉唐遗址、呷北汉代遗址及秦汉绳纹瓦,大量土陶片。⑤唐属罗岩羁摩州⑥,据《明史》记载,唐时岚安已有汉人⑦。
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循大渡河南下,驻岩州的首领高保四等率先迎降。⑧1260年,忽必烈即位,招降了“岩州诸蛮”,⑨1265年,授雅州碉门安抚使保四虎符,1266年,元朝又在岩州等地招抚官吏军民⑩,1267年,鱼通岩州等处达鲁花赤(11)李福,招谕西番诸族酋长以其民入附(12)。大德年间,岚安属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元大德二年归于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宣抚使司。(13)
明代时岚安地位日益重要,明洪武六年(1373)设岩州长官司。礼部主事高惟善曾言六条安边的理由,其中五条与岚安密切相关。一是利用岚安通乌斯藏、朵甘,镇抚长河西的位置,在岩州驻军屯守,以达到保障黎、雅及西蜀安定之目的。二是在岚安立市,通过商贸来牵制边地,加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联系。三是在岚安设仓易马,利于茶马互市。四是在岚安设市,增加收入,繁荣贸易。五是修缮开拓碉门(今天全)至岚安的道路,以便利往来人马,巩固边防。(14)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朝廷采纳高惟善的建议,在岩州设卫,修缮茶马官道,把雅州茶仓改设在岩州,在岩州茶马互市。明代的岩州,不但是军事重镇,又是从雅州至碉门经岩州,进乌斯藏的茶马官道,还是藏汉茶盐易马的商贾重地,这是岚安最兴盛的时期。故任乃强先生认为,当时岩州地位重要,百倍于今日宣头。(15)属今汉源县宜东乡,为清季雅茶输边之重镇)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撤销岩州长官司,并入冷边长官司。(16)民国29(1940)年设乡,1958年改为长征公社,1984年恢复为乡,辖有两村十组。(17)全乡人口现居住在大堡子、昂乌、脚乌、苦坭、乌坭五个堡子。(18),
岚安现有2800余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岚安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民族识别政策,多数被识别为藏族,现有藏族身份的人占总人口97.3%。据调查,岚安人除了说汉语外,内部交流时说一种本地话,“贵琼”是他们自称的译音,(19)因而又称岚安人为贵琼人。(20)但现在能说此种语言的人已很少了。(21)
岚安有世居民族、汉族及藏族等多种民族的族际通婚情况,历史上岚安通婚范围还超出今天的四川省域。(22)岚安将军庙里有一口嘉庆七年(1802)铸的钟,上面刻有141个捐银之人的姓名,其中非汉民族姓名83个,占总数的59%,而姓名末尾有“子”的有16个,占总人数11.3%,其余的末尾又多为“七立”,这是鱼通地区习惯的称谓。汉姓中高、余、贾、王最多,约30个,占总人数21%。此外还有外省客民居住。(23)高、王、贾、余是岚安的大姓,这几大家族间通婚情况普遍,婚姻关系错杂,因而现在当地还有“岚安人打得骂不得”,意即都是亲戚,若辱骂对方,可能因盘根错节的“竹根亲”的血缘关系,反会辱及自己。此外,岚安人还与政治上层有着多种联系,看似封闭的岚安,实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泸定的经济、政治。(24)
总之,南北向的民族迁徙走廊与东西向的茶马古道带来的多民族文化交汇于岚安,使得岚安的地域文化里呈现出本土文化、藏文化、汉文化交错的多元形态。这是哑吧灯流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