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陈进国:《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6 | 点击数:11785
 

  目录

  序一 济度宗教的重要性
  序二 济度宗教的过化现象与类家族主义形态
  序三 万水归宗,普济群黎

  导论 济度宗教与现当代中国的道(教)门运动

  一 田野的召唤:为了忘却的记忆

  (一) 江西老表的“优待”
  (二) 贡院同仁的“醉酒”

  二 家族相似性:何以“重思”道门或教门

  (一)“宗教”概念与“道(教)门”名分辨析
  (二)宗教之“名分”的认识论博弈
  1.价值观念博弈
  2.宗教关系博弈
  3.社会角色博弈
  4.政教关系博弈
  (三)“现代性”与“宗教”的话语共谋

  三 类型分析:济度宗教与本土(复兴)运动

  (一)宗教人类学的本土(复兴)运动理论
  (二)从救世团体到济度(救劫)宗教
  (三)近现代济度宗教的类型与信仰特质
  1.宗教本土运动的类型学分析
  2.近现代济度宗教的基本特征
  (四)济度宗教与两岸的宗教本土运动
  1.大陆地区宗教本土运动的挫折
  2.台湾地区宗教本土运动的存续
  (五)济度宗教与东南亚华人本土运动
  1.东南亚华人本土运动的实质
  2.马六甲海峡华人社会的历史处境
  3.庙宇联邦:华人济度宗教的生存之道

  四 应世救劫:济度宗教的精神气质

  (一)济度宗教的“应世救劫”母题
  (二)“圣教”失道与“道落庶民”
  (三)济度宗教的“中体西用”模式
  (四)济度宗教的“济世度人”情结

  五 盗机化育:济度宗教的创生活力与修行动力

  (一)陌生人—师道的信仰网络
  (二)道商合体:累积的文明传统
  (1)青莲教系
  (2)空道教
  (3)一贯道
  (4)德教会
  (三)信仰的变容与灵性的拼盘
  (四)存神过化(道化)与修行动力学

  六 济度宗教的内卷化与去过密化

  (一)内卷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二)“宗教内卷化”的界定
  (三)济度宗教的内卷化困境
  1.教典教义
  2.仪轨实践
  3.神明体系
  4.组织形态
  5.社会功能
  6.宗教传播
  (四)宗教去过密化与箭垛式权威的转型

  七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主体内容

  (一)分析框架
  (二)主体内容
  (三)调查说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余悦:《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
下一条: ·马昌仪:《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