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序一 济度宗教的重要性
序二 济度宗教的过化现象与类家族主义形态
序三 万水归宗,普济群黎
导论 济度宗教与现当代中国的道(教)门运动
一 田野的召唤:为了忘却的记忆
(一) 江西老表的“优待”
(二) 贡院同仁的“醉酒”
二 家族相似性:何以“重思”道门或教门
(一)“宗教”概念与“道(教)门”名分辨析
(二)宗教之“名分”的认识论博弈
1.价值观念博弈
2.宗教关系博弈
3.社会角色博弈
4.政教关系博弈
(三)“现代性”与“宗教”的话语共谋
三 类型分析:济度宗教与本土(复兴)运动
(一)宗教人类学的本土(复兴)运动理论
(二)从救世团体到济度(救劫)宗教
(三)近现代济度宗教的类型与信仰特质
1.宗教本土运动的类型学分析
2.近现代济度宗教的基本特征
(四)济度宗教与两岸的宗教本土运动
1.大陆地区宗教本土运动的挫折
2.台湾地区宗教本土运动的存续
(五)济度宗教与东南亚华人本土运动
1.东南亚华人本土运动的实质
2.马六甲海峡华人社会的历史处境
3.庙宇联邦:华人济度宗教的生存之道
四 应世救劫:济度宗教的精神气质
(一)济度宗教的“应世救劫”母题
(二)“圣教”失道与“道落庶民”
(三)济度宗教的“中体西用”模式
(四)济度宗教的“济世度人”情结
五 盗机化育:济度宗教的创生活力与修行动力
(一)陌生人—师道的信仰网络
(二)道商合体:累积的文明传统
(1)青莲教系
(2)空道教
(3)一贯道
(4)德教会
(三)信仰的变容与灵性的拼盘
(四)存神过化(道化)与修行动力学
六 济度宗教的内卷化与去过密化
(一)内卷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二)“宗教内卷化”的界定
(三)济度宗教的内卷化困境
1.教典教义
2.仪轨实践
3.神明体系
4.组织形态
5.社会功能
6.宗教传播
(四)宗教去过密化与箭垛式权威的转型
七 本书的分析框架与主体内容
(一)分析框架
(二)主体内容
(三)调查说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