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陈进国:《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6 | 点击数:11788
 

          书名:《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

          作者:陈进国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印刷时间:2017-3-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及周边地区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教派宗教(道门、教门)运动,并被刻印上“反动”“秘密”“邪教”“迷信”等等神话化的记忆。具有典型“家族相似性”的教派宗教之持续存在的动力结构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教派宗教在历史中不断生成的文明基因?教派宗教为什么有持续的合法性危机和传播的限度?教派宗教既然以“道(教)门”的名号自许,将自身的存在方式与中国精神世界中的“道统”“教化”等等关键词勾连,并跟一堆具有“阈限”“边界”涵义的“门径”“师门”等等关键词勾连,意味着它的生成和发展的模式,来源于自身得以安身立命的神学信念、文化逻辑,才能构成其聚焦的向心力和连贯的历史性。

  本书是作者深入福建、广东、江西、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的反思成果。作者紧扣现当代“济度宗教”的“救劫”母题及其衍化变异形态,探讨了道(教)门运动勃兴、复兴之所以然、所当然,并紧扣济度宗教与地域崇拜、神启权威、神道设教、位育教育、区域网络等等关系的向度,探讨了济度宗教谱系之连续存在和生长的动力、“宗教内卷化”困境及其“去过密化”的可能性。近世以降中国及周边衍生的种种宗教本土运动,基本上不脱离创世神话中的“救劫”母题所引动的“漩涡效应”。以“应世救劫”为内核的精神基因和神学秩序,是各类济度宗教得以持续成长的关键。从“内含天下的中国”(生成的漩涡模式)和“外延中国的天下”(传布的迁流模式)的双重视野来看,近世济度宗教团体在地理和文化中国之不同地方的生长和存续,又总是伴随着信教的陌生人之不断“迁流”异乡的历史进程。侨人、侨士在侨居地进行“开荒引(阐)道”,随时随地构建起道(教)门的文明纲常(信仰体系、神道设教),将外境“过化”为吾境,将他乡“存神”为故乡,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生长的济度宗教世界。

  作为一种以复兴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本土性的济度宗教运动,“道(教)门”宗教一直主动谋求“近代化”的信仰转型,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连续性文明特色的新宗教谱系。济度何在,谁之宗教?以济度宗教为方法,是重建一个关于“中国宗教谱系”的历史论述的渠道。而作为态度的济度宗教,同样是构建“批评的宗教学”的媒介。重思济度宗教,也是重思历史中国,重思中国文明。

  作者简介

  陈进国,1970年12月生,福建永春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宗教人类学》集刊主编,中国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巴哈伊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特聘专家。著作有:《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南海诸岛庙宇史迹辨析》《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合著/合编有《中国道教思想史》《澳门宗教报告》《北京宗教研究》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余悦:《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
下一条: ·马昌仪:《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