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余悦:《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
  作者:余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09 | 点击数:5231
 

  目录

    绪论 从二重证据到多重文化的民俗学研究

  第一篇 民俗学理论的新视野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形态

  第一节 民俗研究的理论形态是民俗学进程的逻辑发展
  第二节 民俗学研究对自身学科的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
  第三节 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学术思想的拓展

  第二章 西方民俗学视野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第一节 西方民俗学的引进把民间文学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第二节 民俗学和古典文学研究结合促进了学术思维的活跃
  第三节 民俗学和古典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创新
  第四节 民俗学和古典文学研究能够“联姻”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民俗学方法在21世纪能适应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

  第三章 政治变革与20世纪中国史诗学术

  第一节 在“中华归主”的使命下,在华传教士对史诗的介绍和传播
  第二节 基于“启蒙”和“救亡”的立场,中国学人对史诗的介绍与讨论
  第三节 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下,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发掘和整理
  第四节 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搜集承继和研究开展
  第五节 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政策下,中国史诗研究范式的转向
  第六节 政治变革对中国史诗学术影响的反思

  第四章 中国民族文化与上海世界博览会

  第一节 中国民族文化在上海世博会的精彩展示
  第二节 中国民族文化在上海世博会风靡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民族文化成为“城市再生时代”的前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李传军:《汉唐风土记研究》
下一条: ·陈进国:《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
   相关链接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焦金铎]鲁东地区“拴娃娃”民俗研究·《民俗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
·[魏静力]佛教中国化视阈下的“打喷嚏”民俗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目录
·[吴霜]两部竹笛协奏曲的民俗研究价值·[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