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作者:杨建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3-06 | 点击数:7085
 

  本课题拟研究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一般动力是什么?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村落文化对村落变迁的作用是什么?

  2、中国农村50年变迁的路径有哪些?工业化、市场化力量对村落变迁的影响是哪些?推动村落变迁的内在主体是哪些?是以农户为主体还是以村落为主体?村落社区的作为是什么?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结构因素是哪些?村落社会结构与内发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村落社会结构对村落发展的作用是哪些?发达村落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是什么?欠发达的村落社会结构及其所缺乏的经济社会条件是什么?

  3、哪些因素给村落发展及农民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农民负担有哪些?农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哪些因素在影响技术变革、农村资本积累和土地经营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农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4、村落的产业结构是怎样的?乡镇企业重组与持续发展?村落与地方市场是如何交流?是城市化、工业化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三十年集体化给人们创造了什么财富,留下了什么财富?阻碍农村落后的发展的社会因素有那些?

  5、村落的文化发展与教育的成熟程度如何?亲族关系网络的作用?宗教信仰对社区规范形成的意义?社会声望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是职业、技能、知识、报酬,还是社会关系?农民的公正观念及其表达?外来民工的群体意识及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度?

  6、国家对村落社会的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如何?在国家社会关系格局中还有没有传统村落社区的生存空间?国家政权扩张对村落权力结构的影响是哪些?地方政府等外生权力与村落中的内生权力是怎样结合的?地方政府对村落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农户与村落相互作用形式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6个村落的实证调查研究,最后能够说明:

  中国农村社会是怎样生长?村落作为一个共同体对国家、社会以及村民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变化对国家、社会以及村民又意味着什么?村落的运作机制怎样?技术对乡村社会生长的影响如何?村落对公共领域和公共项目是怎样关心、怎样对待?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怎样,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村落中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因素是如何积累、扩展以及乡村与城市是如何互动?城市化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社区如何变迁?变迁的动力机制、变迁类型怎样?国家力量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

  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与西方国家的农村又很不一样。从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可以说是发生了裂变。社会科学应该关注这一变化,应该为社会、为历史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不仅有理由相信此项研究通过对乡村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透视,有助于及时总结和探究中国农村基层50年来发生的革命性转变,折射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轨迹、经验和启示,而且有理由期望此项研究成果能够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与一般变迁理论也有所贡献,此外还将有助于探究关于中国村落研究的新的视角、方法或范式。

三、研究的方法

  “方法”最早在古希腊人那里,是指一门学问,即“关于沿着——道路正确行进的学问”。从现代语义学上来说,它也是指“按照某种途径”,指思想、行动或解决问题的门径和程序。我们对中国村落研究所关注的是村民的“日常生活”,是福楼拜式座右铭所推崇的“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奇人”的世事人情。因此,从方法上来说,它是一种被欧美学者称作“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称“定性研究”。

  这种方法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这种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因此,质的研究也就是指,“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必须加以考虑”。(注: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73-8页。)

  质的研究一般是采用归纳的方法。根据Moustakis的概述,这种归纳的过程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1)研究者将自己投入实地发生的各种事情之中,注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2)寻找当地人使用的本土概念,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孕育自己的研究问题;(3)扩大自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获得灵感和顿悟;(4)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描述和解释;(5)创造性地将当地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解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Moustakis,1990)。(注:Moustakis,C.1990,转引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8页。)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为三个部分:背景资料(文献、方志资料);口述史(对当事人的访谈);客观描述与理论阐释。我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是定性研究,是社会学的社区观察、文献分析法。社区观察和调查是村落研究的基础,对村落实地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调查的方法应该做到:一是要介入,二是介入要有选择,三是在介入的同时,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原来角色,甚至坚持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当然,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社区的实证性研究上,我们的研究就很难达到我们设想的目标。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努力体现文献资料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口述资料)与研究者的客观观察相结合,事件描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刘魁立]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下一条: ·[应星]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再反思
   相关链接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