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民俗地图催生研究新增长点
  作者:记者 张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2-12 | 点击数:2355
 

  近年来,在文字资料之外,借助民俗地图对某项民俗进行标识和研究成为民俗研究的重要方法,而民俗地图的绘制与研究也成为民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者看来,民俗地图有望催生民俗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绘制民俗地图有天然优势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友文表示,民俗学与地理学的联姻催生了“民俗地图”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认为,所谓民俗地图,就是将民俗事象在地图上用一个特殊符号做标记。比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广泛散落在山东省内,但具体包含哪些地区,可以用一个特殊符号在地图上标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

  日本的民俗研究根据民俗地图生发出很多学术增长点。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谈到,日本民俗地图编制的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主题分解为几个要素,将每个要素分别做成基本分类图,然后把这些图再综合起来绘制总的分布图。

  “在中国,把民俗与特定的地域环境结合起来可谓源远流长。”在段友文看来,中国早期的民俗文艺就播下了地理与民俗交融的种子,此后各个朝代都不乏民俗与地理结合的典籍文献。可以说,在中国把民俗与地理结合起来有着天然的优势。

  段友文表示,我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林林总总,色彩斑斓,有鲜明的地域性,特有的民俗总是与特定的生态环境、人文背景、社会历史相结合,是黏附在地域上的文化。用民俗地图的方法呈现这种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相当适宜

构造民俗的生态景观

  段友文介绍,2015年出版的《山西省民俗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民俗地图专集。有学者曾谈到,从制作、使用目的来划分,可以把民俗地图分为记述型民俗地图和研究型民俗地图两大类,这两类民俗地图无疑为开拓视野、深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具体、典型的个案研究资料,对于建构民俗学理论、促进各分支学科的建立均有助益。

 

 

  “民俗地图编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把个别存在的民俗事象和抽离出来的叙述重新嵌入空间和过程中,从而构造一种关于民俗的生态景观。”高小康认为,把历史遗迹和编年叙述还原到发生的环境和过程中去,当代人才可能真正感受和理解历史。民俗地图的编制和不断更新延续,就是在为人们保存与文化生态联系在一起的活的、持续的记忆。

  在段友文看来,与传统的只用文字记述这种单一的表述方法相比较,民俗地图在记录、展示民俗事象方面,无疑可以更直观、立体地呈现民俗文化。更主要的是,民俗地图可以是某个村落、社区各类民俗事象的记录,也可以是某个区域具有典型性、标志性民俗的展示,还可以是各地域同一类民俗的表述。通过一幅幅民俗地图、一篇篇阐释解读文字,可以让读者走进各地真实、活态的民俗世界,在把握地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实现超越个案、走向整体,为民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贡献。

强调民俗地图的科学性

  在受访学者看来,中国的民俗地图制作从观念到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段友文说,运用民俗地图记录民俗,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学术问题。这要求制作者“吃透两头”:一是要吃透书本,熟悉民俗学理论,紧紧跟踪学术前沿动态;二是要吃透材料,了解民众生存状态,力求准确、客观、科学地展示地域民俗。

  未来民俗地图的制作与研究该如何推进?高小康认为,首先,做到选取资料的审慎。地图构造出各种民俗事象和元素之间直观的空间联系和延续状态,如果其中混杂着真实性存疑或形态不清楚的资料,不但可能使地图面貌变得模糊,而且会造成误导和偏见。其次,分类和总体图之间的层次与联系要随着编制的发展而趋向精细科学,避免停留在只有成果的形象显示。再次,需要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民俗地图应当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文化发展演变而不断补充更新,并且把历史变化轨迹保留、显示在地图上,这样才具有活态记忆的特征。

  段友文建议,首先,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须动员研究部门、高等院校等行业单位的力量,制定周密可行的规划,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出版县、市、省乃至全国性的民俗地图。其次,民俗地图的研究者与制作者要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的跨界融合。从《山西省民俗地图集》的编撰来看,民俗学者缺乏地图绘制技术,地图绘制者缺乏相应的理论储备,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深入的学术研讨方可实现双方的深度融合。再次,加大民俗学人才培养的力度,把高校制度性民俗教育与社会在职专业培训相结合,保证民俗地图绘制后继有人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民俗地图开拓民俗学研究新视阈
下一条: ·[戈德斯坦]民间话语转向:叙事、地方性知识和民俗学的新语境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