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知识】岁首说“元”
  作者:富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27 | 点击数:4428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通常称一年的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称一年的第一个月为“元月”。显然,“元”有“第一”的意思。不知你有没有思考过,“元”表示“第一”的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元”在甲骨文中写作,像一个侧立的人的形象,上面的一横突出显示了头部所在的位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元,始也”,认为“元”最初是表示“开始”的意思。然而,很多文字学家却不以为然。从“元”的早期字形来看,认为它最初表示头部显然是一种更为顺理成章的解释。很多文字学家持这种观点。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意思是说,“元”最初指的是头部,所以把“冠”称为“元服(即戴在头上的一种服饰)”。我国古代男子成人之时,要举行一种束发戴冠的仪式,称作“加元服”,也称作“冠礼”。

  “元”表示“头部”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用例。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意思是说,北狄的人把人头归还给晋国;《左传》哀公十一年“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这里的“元”也是指人头;《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丧其元”是丢掉头颅的意思。

  同时,我们还能在一些由“元”构成的词语中发现它表示“头部”意思的线索。古代用“黎元”一词指代民众和百姓。例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意思是说,一年到头都在为百姓忧虑,一想到他们的疾苦,五脏六腑就火烧火燎似的焦急。“黎元”之所以能表示百姓,是因为“黎”有“众多”的含义,而“元”则由人头的意思进而指人,合在一起就相当于黎民百姓了。此外,古代还用“元元”表示百姓。显然,这样的用法也是由“元”最初指人的头部的意思衍生出来的。

  不仅如此,“元”表示头部的意思还被带入由它构成的汉字里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冠”。“冠”字由“冖”“元”“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冖”表示帽子之类的覆盖物,“元”表示人的头部,“寸”表示手。合在一起,好像是以图画的形式描绘出一个人用手往头顶上戴帽子的情景。

  由于“元”所表示的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位,所以,“元”也可以表示“开始、最初”等意思。也有说法认为,人出生之时,头部先离开母体,所以含有“首”义的字都有“开始”之义,“元”也是如此。无论哪种观点,“元”从表示人的头部到表示“开始、最初”等义的发展脉络是一目了然的。而许慎则是把“元”后起的意思当作它最初的意思去解释了。“元”表示“开始、最初”等意思现在仍然在很多词语中使用,比如“元凶”“元勋”“纪元”等等。

  “元”从“开始、最初”到“第一”的意思也是一脉相承的。我国古代帝王即位或改元的第一年称为“某某元年”。《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意思是:元年是什么?就是君王即位最初的那一年(第一年)。

  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合称“三元”。而考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的人,叫作“状元”。到了现在,我们也还把每年的第一天叫作“元旦”,把一年的第一个月叫作“元月”。

  元朝统治者以“元”为其朝代名,大概也是看中“元”字包含“开始、第一”的意思。只不过,一个朝代的兴衰命运岂是一个名字能够决定得了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一些词语,比如“原配”“原来”“原原本本”等,其中的“原”以前都可以写成“元”,表示的也是“开始、第一”的意思。不过,按照现在规范的写法,都不再用“元”字了。

  “元”从“开始、最初”还发展出“根本、主要”等意思,现在常常用在一些学科名词中。例如:化学中的“元素”、语言学中的“元音”等。中医有“元气”一词,指的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我们常用它来指人的精神、精气、生命力,乃至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因此会有“伤元气”“恢复元气”这样一些说法。

  总之,“元”表示“开始、最初、第一、根本、主要”等意思都是后起的,都可以上溯到它表示“人的头部”的意义源头。现在,这些后起的意思反而比它最初的意思更常用,因而也更为人们所熟知。

  元月,正是一年的开始。万物都在蓄积着力量。新的生命在孕育,有待萌发。因为,春天已经不远了。

  (选自《月读》2017年第1期“汉字中的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侯仰军]鸡每日打鸣,原来是为了他们…
下一条: ·郑土有:春节是一种民俗的教化场
   相关链接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朱韵伊]遗产利用的社区视角与多元价值·[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张歆]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
·[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钦泉]赣闽粤边客家宗族的民俗与区域联系网络述论
·[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赖婷]论泉州开元寺西塔猴行者文化符号及地方衍化
·[关伟铭 关志和]“同源异脉”潜移物化传承活态文化遗产·[陈宇]陈靖姑、妈祖传说的多元主体建构探析
·[陈小锋]女客、娘家与神灵:抑制农村女性地位的三元结构·[陈杰]魏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对盘古神话的吸纳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