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刘宗迪]《山海经》是怪物之书吗?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3 | 点击数:5750
 

  《山海经》中那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鲁迅《阿长和山海经》),是其中最令人着迷又最令人困惑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怂恿着激发着人们的想象。这些怪物由何而来?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还是古人无中生有的捏造?自古以来,所有《山海经》研究者都不得不回答这一问题。

  古人眼界有限,见闻不广,对远方世界知之甚少,对遐域异类充满了绮丽的想象,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因此,早期的《山海经》研究者相信书中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奇人异兽或许为异土实有之风情,《山海经》中的那些非常奇怪之言被当成是对异土风情的真实写照。《山海经》的第一个整理者刘歆和第一个注释者郭璞都是持的这种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山海经》中的那些奇异之物,一直是古人想象远方世界和异土风物的依据。

  延及近代,交通发达,信息畅通,人们的眼界大开,走遍天涯海角,未尝一睹《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异人和怪物,前人对《山海经》的虔信不攻自破,相信书中那些关于异人和怪物的叙述为实录的人越来越少。既非世上所固有,则必为古人之捏造,因此,现代学者受人类学尤其是神话学和原始思维学说的启发,转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山海经》中怪物的来历,认为《山海经》中的怪物无非是无知、迷信的古人出于前逻辑的原始思维而想象和捏造的产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号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刘宗迪]《山海经》:并非怪物谱,而是博物志
下一条: ·[陈泳超]“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朱玲玲]民俗体育与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研究·[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