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巫达]彝族社会中“尔普”形式的变迁
  作者:巫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26 | 点击数:2338
 

       摘要: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尔普”( 份子钱)是一种礼物交换形式 。 对“ 尔普” 的研究和分析 , 可有助于人们理解凉山彝族社会 。“ 尔普” 本来是维系彝族传统社会宗族内部亲属组织的纽带 , 由于文化变
迁的原因 , 后来发展出了跨宗族的“ 尔普” 新形式 , 又由于族群互动的原因 , 还产生了跨越族群的“ 尔普”形式 。“ 尔普”形式的变迁是族群互动下的一种文化变迁形式 , 其动力来源于彝 、汉两族的
互动关系 。 彝族社会中“ 尔普” 的变迁形式是人类学关于族群互动下的文化变迁理论的鲜活事例 。

       关键词 : 彝族 尔普 礼物交换 族群互动

       作者:巫达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施爱东]学者是田野中的弱势群体
下一条: ·[邓启耀 德费尔]巴西1938:列维-斯特劳斯与当地摄影师的不同视角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