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访印度汉学家墨普德:他将李白、鲁迅、毛泽东的诗传向印度
  作者:记者 何可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6 | 点击数:6781
 

  在本次参加2016凤凰·鼓浪屿诗歌节的海外诗人中,印度诗人墨普德是中国人的老朋友。这位1986年就来到中国留学的印度学者,说着一口带着京片子的流利中文。他在16岁的时候,第一次尝试把李白、杜甫的诗歌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孟加拉语;他来中国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翻译了《鲁迅诗集》《艾青诗集》;他拜访九十岁的诗人艾青,和季羡林先生有一段亦师亦友的交情……除了精通中国文学,墨普德还熟谙中国革命历史:对毛泽东的生平和诗作信手拈来。

  在中国留学期间,墨普德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国民俗学,师承中国著名的民俗大师钟敬文。他开始更加深入的走进中国文化,去中国各地调研,曾扎在云南三个月收集资料。回到印度后,墨普德教授任教于印度尼赫鲁大学,翻译出版了大量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著作,成为印度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之一。2014年,因为在介绍中国、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墨普德教授被评为2014年度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二十多年来,墨普德多次来到中国。他目睹了中国这些年举世闻名的“成就”,也惋惜着中国那些湮没无声的“失去”。

  本次鼓浪屿诗歌节,墨普德带来他创作的诗歌《劝告》,并将其翻译成中英双语。在闭幕式“诗与歌的和鸣跨界音乐会”上,墨普德讲授坚持用母语孟加拉语朗诵这首歌,并用中文演唱《大海啊,故乡》。凤凰网文化专采访这位中国人的老友。他对凤凰文化记者说:二十年前,自己曾经漫游的中国那些城市和田野,让人怀念。在他看来,那有中国的味,那是真正的中国。

  以下是本次采访全文。

  那个时候是真正的中国,有中国的味

  凤凰文化:这是您第一次来鼓浪屿、来厦门,对这个城市这个小岛有什么感觉?

  墨普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城市。当年有周围的一些其他的国家:英国、日本还有德国其他的国家来占领这个地方,所以它有一个殖民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到厦门,第一次到鼓浪屿,但是不是第一次来中国。

  其实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6年。1986年来深造,住了两年,一直到1988年。第一年是1986年到1987年在复旦大学读书,读的是现代文学史。

  第二年转校到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我读的是民俗学,民间文学。北师大民俗学家钟敬文是我的导师。

  那个时候是真正的中国,有中国的味,现在是好像大大的西化了。所以,现在找这个地道的中国味一定要到胡同里面去找,对吧?

  凤凰文化:八十年代的中国,跟现在的中国,无论是诗歌氛围和整体文化分文都很不一样。您的中国诗歌翻译里也会有这种变化吗?

  墨普德:我很早开始,就把中国诗歌译成我的母语,就是孟加拉语。把当代诗歌就译成印度的国语印度语也翻译了不少。一直到现在已经翻译了九十六本这样的作品。包括艾青,还有鲁迅。

  我翻译的第一本书就是《鲁迅诗集》,1991年出的译成孟文。而且所有的翻译的书里面都带有注释,因为是要给普通读者介绍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背景,注释是非常重要,这样能让普通读者读诗的时候了解诗作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所以我的诗作不仅是有这个文化背景,而且还有历史背景,社会背景。

  鲁迅、艾青的诗作中,能看到当时中国改革的部分

  凤凰文化:为什么会选择鲁迅和选择艾青这这两位诗人翻译?

  墨普德:鲁迅、艾青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能看到当时中国改革的部分。期间有一段时间,他们也是经历过当年的革命是不是?所以他们也是参加过改革的这一部分——文化改革或者是社会改革,他们是参加过。

  凤凰文化:见证者,参与者。

  墨普德:对,所以我就选择了他们。而且鲁迅的杂文比较多,但是很少人就知道他也是写作诗。鲁迅不是个诗人,但是他写过一些诗,总共可能是有七十首诗,其中四十五首诗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诗歌,因为是带有押韵的,或者是带有诗意的,有一些诗歌可能是说是散文,散文的味道比较多,而不是诗歌,而且是有政治色彩比较多。

  艾青也是这样。艾青已经作过一百多首诗,但是其中我选择了八十六首诗。而且是他一生当中写过四篇寓言,政治性的讽刺性的写作,我也放进我的书中。

  艾青我1990年7月3日就到他家里去拜访他。他说:“墨教授,可以,我们可以谈这个东西。”他带有他自己的那个家乡的方言口音讲话,但是我听的懂,因为我当年在上海读书嘛,我也借鉴了浙江江苏方言的的有些发音。艾青当天和我讲了好多,访谈的时候我把他所说的话全部录下来了。有些话他说“墨教授你可以停一下,有些话不适合录音。”于是我就停了录音,他讲的那些话我没有记录,但我记在了脑海里。

  后来我翻译他的诗歌,写注释的时候,我把他所说的东西都加上去了。所以这本书是带有我对他诗歌解释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凤凰文化:您还在2012年就翻译出了一本《毛泽东诗词全集》?

  墨普德:是的。翻译成孟语。在北京某些单位就看了以后,他们说你翻译的非常好。因为他自己的诗歌有大部分是押韵的,我翻译的时候也是押韵的。

  凤凰文化:您怎么评价毛泽东的诗歌?

  墨普德:很不错的。他的诗歌我做了类别上区分。这样的类别分类可能是本国就是中国国内也没有全面考虑这个问题。我读他的诗时,我发现可以分类别,总共有十四个类别。我就在书后面就写上了。

  有些是浪漫的,有些是歌颂历史上的一些的英雄,还有歌颂战争当时的情势,比如红军到哪儿去打仗,就是歌颂这种局面,当年的那些革命。还有一段时间的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跟苏联造成有些问题的时候,因为是“苏修”嘛。批评“苏修”的时候,他作过一些诗,所以这也是一种的类别。总共用十四个类别。

  深圳大学印度学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他曾经在他自己的书里面有介绍我的这本翻译诗歌,对翻译的一些作品的整个的介绍,介绍里他有赞扬过。

  凤凰文化:您目前最新的一本翻译书是胡志明在华的狱中日记。

  墨普德:对,胡志明,虽然是越南人,但是他曾经是用中文写作过的。广西省,他在广西省被蒋介石囚禁,坐牢。

  凤凰文化:您就把这个翻成孟语了。

  墨普德:一百二十一首诗,我的书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翻译,所有的诗歌都有。以前有些英国人翻译他的诗歌的时候,只保留了六七十首诗,但是我的这本书全部都有。全部是诗歌,虽然是说狱中日记,里头有一百二十一首诗,一年多蒋介石把他转来转去,住了一共有十八个监狱。

  墨普德:后来周恩来就想办法把他放出来。

  非常有意思,上次在北京的时候,可能是中国的文化部副部长,他问我,你翻译胡志明的诗歌,你会越语吗,我说我不会越语的,但是他的诗全是用汉语作的,而且是古体诗。

  他们问我为什么你选毛泽东、胡志明这样的诗呢,我说带有新鲜感的,因为是当年的一些历史,都是保留在那里面,对不对。

  谁也不知道是蒋介石曾经把他监禁过,是不是,谁也不知道。因为是这是1942年到1943年的事情,一年多的时间。监狱里他没有地方睡,不得不在厕所里面去休息。很残酷。胡志明可能有一年多这么艰苦生活,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早死,69年就死了。那个时候他也不是非常老,是不是?毛泽东比他小,却比他长寿很多。

  胡志明是1890年出生,毛泽东是1893,对吧,但毛泽东活到1976,而胡志明是69年。

  凤凰文化:您对这些人的生辰都特别熟悉。

  墨普德:因为读这个史学。我的祖父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史学家,所以搞史学的那个细胞也是传到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凤凰文化》2016年10月27日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鲍辛格:日常生活的启蒙者
下一条: ·万建中:做守护传统文化代言人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康凌]“大众化”的“节奏”:左翼新诗歌谣化运动中的身体动员与感官政治·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重新点燃传统诗歌的文化魅力
·[马克·本德尔]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的民族志诗歌·自由与必由 不息与不朽
·[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贾云鹏] 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哲学思维
·深切悼念江格尔奇加·朱乃先生·博科娃:在世界诗歌日的致辞
·[拓和提·莫扎提]关于我国古代第一个维吾尔族诗歌翻译家斛律金(Altun-jan)·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托汗·依萨克]流失在帕米尔的《玛纳斯》·【讲座预告】朝戈金:如何理解口头诗歌 (北大东方学暑校课程,7月11日周四下午)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20世纪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玛纳斯奇群体·[屈永仙]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
·[钟俊昆]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周笃文]诗词之源早于《诗经》
·卡尔·赖希尔:《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形式和诗歌结构》·《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形式和诗歌结构》:译者后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