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网讯(记者 苏丽萍)今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全面深入推进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12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牛根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出席了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天文学、农业遗产、新闻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二十四节气两个申报群体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十个申报社区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等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仅是对其文化遗产价值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实施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实施二十四节气在申报时提出的保护计划,是我国兑现承诺,体现履约能力的重要任务。专家们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天文历法、农业文明、文化传播等角度,就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弘扬、振兴二十四节气建言献策。
连辑总结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强调了保护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级专业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00年开始,一直承担着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材料评审工作,参与并见证了39项代表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的不平凡历程。今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在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支持协助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保护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智力支持。返回光明网首页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6-12-22 20:19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