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现代人而言只剩下背景符号的意义
问:您说的存在与时间是不是太古典了,《时间简史》虽然是大畅销书,但现代人似乎离古典时间非常遥远了,现代人也似乎失去了时间感。今天的人类生活已经超越了时间的某种限制,比如只要联网,世界和生活舞台上的大戏可以一出接一出地看下去,没有谢幕的时候,没有休息的时候,没有夜晚、冬天等不可抗力的休止。又比如我们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生活,比如我们天南海北地旅行,我们在地球村里逛来逛去的……
余世存: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现代人超越了时间,我们失去了时间感。古典时间有一日之计,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一年之计,一年之计在于春;有百年大计,有千年忧患,但现代人没有这种感觉。时间对我们来说只具有背景符号的意义。
但另一方面,超越时间不是脱离时间,而是要植根于时间之中。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无根,失重,就是错以为可以不要时间的规范了。一个人、一个阶层、一个社会如果不要时间,如果不找到自己的时间,错以为自己超越了时间,那将会为时间所惩罚。比如今天社会流行的“成功人士”的生活,那是秋冬之际的时间生活,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他还处在春天里,他凭什么也要像成功人士一样过有车有房有财务自由的生活呢?所以我在序里引用了一段话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们今天都知道刷存在感,但时间给存在者的烙印太深了。可惜我们大部分人视而不见这种时间中的节气或烙印。比如很多人身体不调,上火发炎,脸上长逗逗,等等,都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
问:余老师能否就这个话题再展开一下,时间跟现代人还有哪些关系?
余世存:人不分古典现代,都跟时间有深刻的联系。就像我们经常说,时间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却总是忘了了解这个朋友,珍惜这个朋友。生物学有几个关于时间的概念:调时、定时。定时是生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使之按照一定的时序起动、进行和终止的过程。植物的开花与蜜蜂的采蜜同步;而某些小型无脊椎动物的交配时间异常短暂,交配双方必须准时到达同一地点。科学研究的结论是,准确的定时能力是生物世界得以进化到目前规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很遗憾,我们现代人在调时、定时方面不如古人,不如大自然的动物植物。我们把时间紊乱当作一种进步,把超越时间当作文明的飞跃,这是片面的。任何生命,乃至非生命存在,都有时间的烙印,比如钢铁也有记忆。任何生命都在演进中把握自己的时间,如果我们不把握到自己的时间,我们就会被圈子的时间、网络时间、微信时间、社会时间裹挟走了。
我们的身体当然并未丧失调时、定时的能力,我们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比如大家都熟悉到乡村去住一两天,生物钟就调整到位了。还有,倒时差也是。一个人从国外旅行回来,我们都知道他要倒时差,这就是调时,调到位了,他的胃口、他的精力才能恢复正常。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环境,比如一个老外来中国,也要倒时差,调时,有的老外过半年就能用中文开玩笑了,很快适应了我们社会的环境,这有利于他的生活和事业。所以说,现代人仍离不开时间。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每个人调整、确定好自己的时间,真正让自己的“时间开始了”,从而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问:余老师能否讲讲节气时间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注意到,你对24节气的介绍有非常多的特殊性,比如其中有非常抒情的段落,跟我们熟知的介绍节气的文章或图书非常不一样。还有的内容甚至打上了你余氏烙印,比如每一节气,你几乎都用“君子以……”什么什么的句式来总结或概括,这有什么学术根据吗?
余世存:你是说这样概括节气有没有权威专家学者的证据吧,显然没有,它确实是我加上的。在关于所有节气的书中,恐怕这是空前的。不过,“君子以什么什么”的句式并不新鲜,古典中国人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它是对人的期许、希望,也是对人处境的描述。如果说根据,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易经》,来自我的《大时间》。
节气时间跟64卦时间相对应,一些节气的特点非常鲜明,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国人都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相应地,这几个节气我借用古典中国人的观念来说,立春是天下雷行而育万物,立夏是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立秋是君子以作事谋始,立冬是君子以俭德避难。还有一些节气,也是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比如小雪节气,在立冬节气之后,立冬是要“君子以俭德避难”,那么小雪时间是要“君子以自昭明德”,它有一种时间上的演进关系。还比如白露节气,在蒙卦前几天的坎卦时空,跟启蒙、教师节、秋季开学相联系,我就用坎卦的辞句,“君子以常习德教”来概括。
当然,我也没有全用易经的辞句,比如现在的大雪节气,我就用了“君子以寒江独钓”来概括,相信所有有中国文化经验的人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都能理解这种中国美学的至高精神。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