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绘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
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此时,“九九”登高的豪情壮迈已经落下帷幕,中秋团圆的热情洋溢已经成为回忆,“十一”庆典的激情澎湃已经归于平静,日子重新回到常规的轨道上,一如既往平平淡淡,犹如素描一般。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思乡、怀人、伤别、叹时的特殊时节。
【物候】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最后一批也迁往南方;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不解,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民俗】
收夏: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的“寒”字表明凉气更甚。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每逢寒露,百姓人家便忙着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收起来,因为防寒从脚部开始。另有谚语云“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净收纳,来年再穿。
吃螃蟹:老南京人每年寒露节气都会买螃蟹蒸着吃。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是公蟹。
登高:寒露时节,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很多地区在此时有登高的习俗,比如北京,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禁忌】
对于农民来说,寒露时最忌刮风。有谚语云:“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刮风,地里庄稼会遭殃。
有些地区寒露时忌霜降,“寒露有霜,晚谷受伤。”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
【赏鉴】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养生】
养阴防燥: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润肺益胃: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早卧早起: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10月9日第7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