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一带一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一带一路

[方李莉]“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下篇)
  作者:方李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7 | 点击数:7570
 

  [内容摘要]:本文选择“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瓷器贸易作为讨论主题,希望能通过概述在当年海陆丝绸之路两条道上所发生的,有关中国瓷器贸易而带来的世界文明互动的历史,让我们重新确定中国的物质文化在世界文明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占有的位置和所处的坐标。当年一带一路的贸易中不仅有茶叶、香料、丝绸、还有陶瓷贸易,但前者走的都是单向旅程,自东而西,最后在终点处被人消费使用而难以留下踪迹。只有瓷器,不仅历时长在,还被永远保存在博物馆和家族的传承中,由此,在文化的相互影响上发挥着长久的核心作用。另外,其所呈现的世界贸易造成了艺术图象和造型的普世性冲击,让我们看到世界不同国家的艺术图像的不断相互影响及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另外,瓷器还是一种敏感度极高的人与事物之间的测压计,比其他任何商品都要来得敏感。因为它记录了来自种种面向的冲击,包括传统艺术手法、国际贸易、工业发展、政治纷扰、精英阶层思想、仪式礼俗和文化接触等等。这样的讨论让我们有机会来回顾:一带一路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的种种启示,并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看到我们通往未来的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陶瓷贸易;印度洋地理大发现


  九、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质交换

  尽管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就在欧亚非旧大陆上贸易和流通,但在这之前,并未踏进美洲大陆还有大洋洲群岛,即使在欧亚非大陆,由于欧洲的路途遥远,中国的瓷器从未真正满足过欧洲人的需求。但自15世纪末到16世纪,这一切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这一改变是由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开始的,1497圣诞节前夕,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这意味着其只要穿过马六甲海峡就可以进入中国南海,直接登陆中国直接进行贸易。这也意味着中国和欧洲的遥遥相望的历史结束了,这两个强劲地区的人们终于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和贸易了。

  还有一条航线是由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开辟的,他从1492年开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他的后来者,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又从1519年10月开始,花了一年的时间,到达美洲大陆,穿过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由大西洋进入了太平洋,这是欧洲人以往未知的海域。1521年3月,船队到达了菲律宾,在菲律宾的不远之处就是台湾,以台湾为跳板,很容易到可以到达中国沿海的泉州、厦门等港口,与中国进行贸易。

  这些新的交通网络联接了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水手的水手们通过不断的探险,终于寻找到了通往亚洲市场的新航路,并建立了联接世界各大洋的贸易路线,开始和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新航路不仅促进了欧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亚洲的直接联系,而且便利了东西半球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互动。

  也就是在大约1500年至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欧洲的商人利用这些新航路的便利创立了真正的世界经济体系,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其他各种商品,包括瓷器都可以到达遥远的异地市场。从1500年至1800年的欧洲人虽然征服了菲律宾和许多印度尼西亚岛屿,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最多利益,但这绝不能证明他们是近代早期世界事务的主宰者。因为面对强大的政权,如中国、印度、西南亚和安纳托利亚,甚至岛国日本,他们都毫无威慑力可言。

  但无论如何,欧洲人“终于将马可·波罗所形容的富饶中国,以及那里数不清的新奇事物,拉到唾手可及的近距离内。”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民族也在探索着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只有欧洲人把东、西半球和大洋洲的土地与人民联系在一起,是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绕经好望角前往印度航线的成功,将“寰宇”的范围推向全球规模。世界各地的人都开始身陷与日俱增的交换活动,包括商业、科技和智识。“寰宇”的范围转型扩大,其中一项影响的后果便是亚洲商品可在欧美两洲取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瓷器成为一项真正具有世界性身份的商品。所谓物质文化的“全球化现象”。自此时开始,中国瓷器的纹饰、色彩和形制,得到了真正的全球化式的首场展示。因为16世纪之前,中国瓷器虽然大量销往亚非大陆,但却很少现身欧洲,屈指可数的几件珍品受到物主高度爱惜。因此,1497年,当达伽马自葡萄牙出发,展开他绕过非洲前往印度的划时代之旅时,葡萄牙王曼努埃尔一世千叮万嘱,交代他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渴求的物事: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1514-1516年间,葡萄牙大帆船第一次在广东沿海靠岸,自1540年起出现于福建,1542年之后靠泊日本。1543年,西班牙人到达东亚诸海,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从那时开始,欧洲人终于可以直接从中国人那里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美丽的青花瓷器。

  当时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文化和思想的革命运动,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启蒙和文化资源,欧洲遥望着东方的伟大帝国——中国,充满着想象与向往:国家盛行读书,讲究礼教人伦,让中国成为欧洲向前发展可以参照的一个先进标杆。但在16、17世纪交通的不便,文字语言的不通,使东西方的相互了解充满了神秘的猜测。当16世纪中国大量美丽的青花瓷开始输入到欧洲,装饰着美丽华草图案和木刻版画中的戏曲故事的青花瓷,使欧洲人对中国这一遥远的国度有了更直观的形象认知。所以欧洲人说,青花瓷是中国送给欧洲文艺复兴的最好的礼物。

  十、全球化陶瓷贸易的首次登场

  葡萄牙和西班牙由于航海上的优势,使他们在地理大发现的早期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佼佼者,葡萄牙人占领了澳门,以那里为据点与中国做瓷器生意,并固定在印度转口装船,一次载运瓷器高达六万件。其与中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之后,每艘船装上20万件瓷器更成常态。

  16世纪晚期,其他国家的投资人开始组织自己的探险队去开拓亚洲市场。跟随葡萄牙进入印度洋的国家中,荷兰和英国最为出色。英国和荷兰的实业家们开始建立起了全球性的商业网络,英国商人集中在印度,在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建立商埠;而荷兰则广泛活跃在开普敦、科伦坡和巴达维亚(现在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建立商埠。比起葡萄牙即西班牙前辈,英国和荷兰的商人有更快捷、更廉价、装备更强劲的船只,使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有竞争优势。英国及荷兰的商人们很快就取代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即: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並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政治上畅通无阻使公司代理人可集中精力于有利可图的贸易。1

  如果翻开中国的陶瓷外销史,我们可以看到自明万历天启以后,荷兰殖民者步葡萄牙、西班牙后尘,大搞贩卖中国瓷器的行当,他们以印尼的巴达维亚(雅加达)为据点,在中国国沿海一带釆购瓷器,或者由中国船舶将瓷器直接运到巴达维亚,再由东印度公司转运东南亚各国及西亚、荷兰本国。数量之巨,出人意料。1602年—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印尼各岛的明瓷总额在四十二万件以上。仅1636年一年里,从巴达维亚运到爪哇万丹齐里彭、亚帕拉、第加尔、贝加龙干、桑丹、答里、安汶、苏门答腊詹卑、英德拉哥里、西巴里巨港、苏门答腊西海岸和亚齐、婆罗洲、苏加丹那、马塔甫拉和文郎马神等地的瓷器,总数约达三十八万件,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根据东南亚的需要向中国订购瓷器。。

  当时的英属印度公司也不遑多让,在伦敦仓库储放了大量存货。十年之后,一艘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载走高达40吨(约等于五十万件),1721年又有四艘船各载了21万件。根据当年一份销货单显示,1732年某艘瑞典商船一口气运了499061件中国瓷回航。另一艘瑞典船“歌德堡号”更厉害,1745年装了70万件,连同丝绸、茶叶、藤器、珠母贝和香料等,来回航期足足两年,全程四万公里,却不幸在母港歌德堡近在眼前的距离处沉没,惊传一时。1777至1778年的航季期间,荷属、英属,连同其他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总共二十二艘船舰,从广州运走了697吨,约合870万件瓷器。

  当时的欧洲人到中国来经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购买瓷器,他们之所以特别喜欢载送和购买瓷器,是因为瓷器既重又不透水,是最实用的压舱货,可提高船只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稳定度。167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驻越南代表回报伦敦总部:“此地以粗瓷压舱,极有道理”,全都是运往菲律宾、泰国的现成船货。其不仅可以压舱,还可以和其他的货物混装,如“各式有用的中国瓷器,特别是盘碟之类,可以装得很紧密。再买一些大中小各种尺寸的碗、大到可以种橘子树的中国大花盆、种小树小花的小盆……你买来的任何中国容器,都把它们装满西谷、米、椰子、淀粉或其他利润更好的货品。”其实不仅是可以和各种食物一起混装,尤其重要的使其可以跟茶叶混装。如荷属、英属东印度公司都用铅衬的箱柜运茶以保新鲜,再把茶箱放在装瓷的条板箱上方。瓷器可保茶叶干燥,茶叶则提供减震缓冲以减低瓷器破损。由于瓷器又如此如此的种种与其他货物混装的优点,所以几乎所有来中国购物的船只都会购买上一些美丽的各色瓷器。同时也构成了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去欧美大陆的许多旧房子里或到一些家庭里,都会看到几件祖上流传下来的中国瓷器,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出售量有多么的巨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方李莉]“一带一路”上的瓷器贸易与世界文明再生产(上篇)
下一条: ·[薛洁]试论“一带一路”屯垦民间文学的内涵意蕴
   相关链接
·[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
·[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2018“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华揭幕·[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
·[马千里]“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举办
·朝戈金:从三个故事看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宋建晓]全球治理视野下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
·[周金琰]民间信仰与“一带一路”·[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王治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童方云 时立群]重视餐饮非遗保护传承 服务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