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向云驹]中国传统村落十年保护历程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向云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27 | 点击数:5744
 

  三、全面普查获得的巨大成果

  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列入国家名录予以保护。当年公布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646个,2013年公布第二批915个,2014年公布第三批994个,三批共计公布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2555个。目前,第四批名录正在申报和审批当中。

  从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中,发现几个特点:1.云南500个,贵州426个,居全国前两位,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传统村落;2.浙江176个,山西129个,广东126个,江西125个,福建125个,安徽111个,几个传统村落大省中有较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省份;3.东三省及江苏、山东、甘肃、河北等地硕果仅存;4.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榜上有名;5.传统村落包括了草原、高原、山地、平原、沿海各个地域,建筑取材、村落规划、景观风格丰富多样;6.已经损失了大量宝贵的传统村落,但依然保存了可观的传统村落遗产,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和文化多样性资源;7.许多村落因为总体风貌和完整性不达标未能列入名录,但全国散落着众多次等级的传统村落,各种未达标的村落中散存着巨量的单体、小片区、局部分布、不成规模的传统村落建筑,切不可忽略对它们的珍惜、爱护和保护。

  这是我国首次对传统村落开展全面普查获得的巨大成果,许多村落样式、景观、建筑等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社会、艺术等价值,应该将它们及早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我们的历史和教科书。未来的主要工作可能是要及时把这些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拍摄、出版,加以广泛宣传(冯骥才正率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开展图文立档并出版的工作);要对传统村落中的经典建筑、器物等进行登记,对村落景观和生态进行有效研究和保护,对村落民俗开展村落志和民俗志的调查和撰写。我们应该探索适合不同村落保护发展的生产生活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保护发展类型,找到成功的推广经验;也应该结合相应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对独立的传统村落旅游规划,串联起全国的传统村落,形成丰富的旅游路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四、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期,党和政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策措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力度,社会和民众也越来越具有高度和充分的文化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党中央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在与时俱进中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关于建设美丽乡村,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和谐发展理念,极大推动了对农耕文明传承和保护的理念。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记住乡愁》系列传统村落纪录片,在全社会引起共鸣和反响,传统村落的美观、美德、美史、美文、美韵、美景,深入人心。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从国务院四部委2012年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后,每年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均增加了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内容。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表述为:“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扶持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系统全面涉及此一内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实施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

  由此可见,在党和国家的层面,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正在逐年深化推进,工作目标、措施、手段、政策也在层层细化。倘若假以时日,久久为功,我们相信以传统村落之美为标志的美丽乡村必然在广大的农村田园开花结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黄泽]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述评
下一条: ·[沈梅丽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近三十年交叉研究走向
   相关链接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喜根]“空心村”呼唤“文化商人”·[王翠玲]劳动的晾晒与展演的“晒秋”:篁岭村生活节奏变迁的考察
·[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
·[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江苏率先对传统村落立法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