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勤建]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及重构
——以上海龙华庙会及宁波梁祝庙会等为研究对象
  作者:陈勤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13 | 点击数:6749
 

  [摘要]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关键词] 当代语境;庙会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整体性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非遗保护作为一项保存传统文化,使之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今后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事业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以来,我国很长时间被冷落的庙会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俗活动也相应呈现出地域或民族特色,在大江南北各民族的民俗中,庙会普遍存在于各地且是民众参与度很高的一项民俗活动。现有各级非遗名录中,庙会数量相当可观,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上海龙华庙会、山东泰山庙会、北京厂甸庙会、安徽九华山庙会等。此外,还有一类是作为非遗项目的在地性构成内容的庙会,如宁波梁祝庙会,即是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梁祝传说在地形式的构成内容之一;包括庙会内容的福建湄洲妈祖信俗,更成了全人类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省市,也有一批庙会进入了当地的非遗名录。

  从在录庙会数量来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庙会的保护与传承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和重视,重新走上了现实社会舞台。201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是“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由此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等,非遗保护的三原则也是当代语境下庙会非遗保护的规定性原则。在考察了一些地区的庙会后,笔者认为庙会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本质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空间,由此有关庙会的保护和传承相应属于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

  一、作为非遗的庙会文化空间构成

  进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在现实的展演中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某一独特形态和样式时的一个专有名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许授权,邹启山主编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布的9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有10项被冠以“文化空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与常见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艺术或古琴艺术有差异,它是指一种综合性展现文化传统的特定场域或形态,例如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每当圣灵节来临时,当地的居民在孔果的伴奏下祈祷、跳舞、歌唱,组成手捧圣灵鸽的游行队伍。遇有丧事,兄弟会也要在守灵和送葬途中演奏孔果。又如同时被宣布的俄罗斯联邦“塞梅斯基文化空间和口头文化”。塞梅斯基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古老的、由宗教信仰结合起来的信徒群体,历史上饱受压迫、虐待和流浪,居住在与世隔绝的特兰斯贝卡地区。“他们被安置到西伯利亚,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塞梅斯基依然保持本源地域文化和旧俄罗斯的生活方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文化空间”是多种生活文化融合一体的民俗化的场域,其内在核心,在于整体、综合、真实、生态、生活地展示一种文化传统或模式,我国的庙会实际上就是这样的遗产。下文以宁波梁山伯庙为例来谈谈庙会文化空间的构成及其核心要义。

  自宁波梁山伯庙建造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以梁祝信仰为核心,包含展演梁祝事迹的传说、戏剧、曲艺等多层次表演形式的梁祝婚俗信仰文化空间,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文革”时期,把梁祝信仰当作封建迷信加以批判,梁山伯庙改作他用,先后用为粮库、工厂,梁祝婚俗信仰赖以生存的平台遭到毁坏。在调查中发现,“文革”期间虽然仍有极少数人悄悄地到梁山伯庙址进行祭拜活动,但不仅人数极少,而且都是在夜晚或清晨暗中进行的。其活动逐渐式微,传统的表现形式趋于消亡。

  80年代以来,首先是由当地民间自发组织建造,恢复了部分庙宇的建筑。1985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在原址两侧修复和兴建了墓道、小庙和夫妻桥,一些传统的仪式活动也逐渐得到了恢复。其次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的需要,1994年始,当地政府出资对梁山伯庙、梁祝墓进行了修建,并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梁祝文化主题公园。

  根据文献及田野考察可知,宁波梁祝庙婚俗信仰文化空间所展演的内容及形式非常丰富,主要由梁山伯庙会与梁祝信仰构成。梁山伯庙的特色为春秋两次的庙会,开始时间为农历三月初一(相传是梁山伯的诞日,此次庙会俗称春季庙会)和八月十六(相传是梁山伯寿终之时,此次庙会俗称秋季庙会),每次持续约十天时间。民间传说八月十五这天,祝英台要回祝家渡的娘家探亲,香火特别旺,烧香的女性特别多。梁山伯庙会期间的主要活动有:

  1.群体祭祀。庙会期间,由当地绅士及庙祝主持隆重的祭祀仪式。据调查,该活动至上世纪初已停止。旧时邻近的“高桥会”也在庙会期间来“玩会”,年年如此,玩会时有高台阁20座、精刻黄杨纱船10只、元宝马、踏高跷、九莲大今和24节老龙等等。

  2.烧香祭拜。庙会期间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民众成群结队,自发汇集到梁山伯庙,祭祀梁祝。尤其是秋季庙会,每日高达几万人。有些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也不远千里专程前来朝拜。旧时因交通不便,参会者多乘船或步行,最虔诚者一路三步一跪而至。许多信众有专门的服饰,祭拜活动有固定的程式和次序。前来烧香的妇女,还常以新绣弓鞋放置于梁祝的卧室中,供英台穿着。很多妇女还手摸神足,说可以治足痛病。

  3.坐夜。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初七是庙会高潮,这两天晚上梁山伯庙内有成百上千的坐夜者,大殿及各偏殿均坐满信众。坐夜者都是虔诚的信众,有的坚持几十年不中断。坐夜过程中,信众口中念经书,手中折锡箔,不间断地到梁祝塑像前上香烧锡箔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毛巧晖]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刘三姐》的创编
下一条: ·[汪丹]分担与参与:白马藏族民俗医疗实践的文化逻辑
   相关链接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